采访整理 / 刘煜
编辑 / 严睿
2020年新年开端这场重大疫情的奇袭,不仅是对国人个体免疫力的挑战,对群体意识协同性的考验。
疫情之下,各个行业受到了怎样的冲击,企业的领导者们又在思考和决定了什么?他们是否感到焦虑?他们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关注疫情进程的同时,他们又如何思量疫后建设的问题?
也因此,我们希冀通过一组对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家、创业家的访谈,以及对他们在疫情下的所思所想所为的描述,找寻更具建设性的思考凝练,向社会公众传递更真实和积极的商业认知。
企业代表:微保
行业标签 :互联网、金融服务
公司规模 :500+人
疫情影响预测 :对国人的保险意识会有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互联网保险行业会有极大的爆发。
以下是微保CEO刘家明自述:
1
最好的团队就是一起打胜仗
“最好的团队就是一起打胜仗”,这是微保内部一直在喊的口号。
站在共战疫情这个特殊时刻,如何在特殊时刻履行一个保险平台的社会责任?作为腾讯旗下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的微保,如何在疫情里践行腾讯式保险,这是微保作为互联网保险平台发挥力量的时刻。
1月20日发现病毒人传人的特征后,我们立刻成立了公司级别的紧急应对小组,开始部署各项针对疫情的准备工作。启动远程办公,各部门骨干取消休假,很多还没有结束前序项目的研发人员通宵达旦开发产品。以“医护保 新冠肺炎特别版”为例,产品从最初的想法,到最终上线,仅仅用了24小时完成产品上线,创造了微保历史上最短时间上线产品记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微保的各项产品给与1500万人疫情保障。
2
共克时艰 分秒必争
我们疫情开始之初,就对接下来疫情的发展做了初步的预判,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1.“疫情早期”阶段,1月底之前,我们尤其关注紧急救援和公益保障。
看到大量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我们内部紧急磋商,如何能最短时间拿出保障他们的方案。在合作伙伴安盛保险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1月29日推出了一线医护人员专属的“医护保 新冠肺炎特别版”赠险,凡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或国家卫健委指定的诊治定点医院中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执业医护人员,均可免费领取。目前,“医护保”已免费保障了10万名一线医护人员。
2. 在过年期间的“疫情爆发”阶段,我们最关注的是医护以外的不同群体的保障
这一阶段,我们考虑还有哪些群体会直接受到疫情影响,还没有被关注的,我们的保障能够最大程度给到用户普惠的保障。我们在1月31日推出了针对一线药房、药店工作人员的“药师保”;在2月1日推出给微信支付5000万中小商户的“新冠肺炎中小商家保障”;在2月5日发布全国人民都可免费领取的首款确诊即赔万元的“微医保·免费新冠肺炎保障金”。
2月24日,针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和微信支付用不到一周时间对此前推出的中小商家专属“新冠肺炎保障”做出升级,补贴最高可达12万。升级后的“新冠肺炎保障(店员专属)”,将保障拓展到店员身上,保障范围则覆盖至全店。
3. 从2月10日至今,我们称之为“与疫情共存”的阶段,我们特别关注领取了保障用户的理赔和体验。
作为本次疫情防控的重点城市和省份,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医护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面临着极大的感染风险。在微保联合安盛保险推出的“医护保”进行理赔和发放慰问金的100名医生、护士中,来自武汉市的医护人员占比高达98%。很多拿到保障金的一线医护人员对我们的快速行动表示了真心的感谢,说这是他们拿到的第一笔真正的保障。我们能为一线的医护人员做出一些实际的工作,感到很欣慰。
疾病爆发的非常突然,又正值人口流动最大的春节期间,我们的国家处在疫情爆发的中心,挑战是非常多的。与SARS和汶川地震不同,现在互联网经济要发达很多。像腾讯和微保这样的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迅速开发新产品和功能来帮助对抗疫情。
受疫情影响很多中小型企业不能开工,整个供应链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员工不能如期返回办公室,但互联网企业的敏捷管理机制,和日常就习以为常的线上协作机制,可以让我们快速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加上我们的员工感觉自己是在做一些有使命感的东西,所以工作热情非常高。
3
加快保险全民普及
我相信对于整个保险和大健康行业来说,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或将让互联网保险成为重要的保险获取的渠道:当大家不能面对面交流,“无接触”的网上购买和信息获取变得特别重要。
传统概念中的保险只有通过销售和理赔环节才会接触到客户。而互联网保险在疫情阶段表现出来的作用,也验证了未来互联网保险一定能起到更好的风险管理的作用。在有需要的时候,互联网保险可以更加迅速地开发出产品,并且提供给真正需要保障的群体。通过疫情的经历,更多的用户也会更重视自身的风险管理和保险保障,进一步加快保险的全民普及。
截止到目前,微保旗下多款产品进行了新冠肺炎报障责任拓展,保障覆盖了医护人员、药师、中小商户、社工、一线记者以及所有普通消费者,目前已保障超过1500万人。即便如此,我仍然会担心我们的速度是不是不够快?为用户的提供保障是不是还不够多?面对下一次可能的疫情,我们的是不是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点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