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又一高管跨领域跳槽。日前,微医集团向全员发布的一则重要人事任命邮件称,友邦保险集团区域原首席执行官蔡强(John Cai)将加盟微医,出任微医集团董事会副主席兼CFO。
近年来,保险业人才外溢效应越发明显。与保险协同性较强的医疗、健康和养老领域频抛出橄榄枝,还有机构表示,要借力行业整合的窗口,吸引更多保险业人才加入。
保险业人才抢手
蔡强将于4月1日正式出任微医董事会副主席兼首席财务官,向董事会主席兼CEO廖杰远汇报,具体职责为分管集团财务、投融资及保险事业群。
2009年,蔡强从法国安盛保险香港行政总裁之位入主友邦中国,成为友邦中国第一位内地籍总裁;2017年,他又升任友邦保险集团区域首席执行官,负责友邦在中国、中国台湾、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区业务。
蔡强在保险业颇受好评。他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中国健康、养老保险市场空间巨大,消费者需求日益旺盛。目前,消费者对于健康、养老保险需求大于供给,虽然保险公司拥有几百万代理人的队伍,但是绝大部分都在销售储蓄型产品,与银行竞争,而不是专注保障,真正专注保障、真正在做保险的公司不多。”
蔡强坦言:“这个市场不担心竞争,因为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发展保障业务时,消费者的保障意识也会提升,蛋糕会越做越大。”
目前,微医组建了微医药、微医疗、微医保、微医械、微医云五大事业群,此番蔡强加盟,或为助推业务组织升级的重要一步。公开消息显示,微医已于近期启动了全球人才招募计划。
近年来,保险业人才频频跨领域跳槽。2019年,安心财险原总经理钟诚加盟轻松筹,任职轻松集团联席CEO;弘康人寿原总经理张科加盟轻松筹,出任轻松集团CEO。
钟诚、张科都是保险业颇为活跃的人物。脱离传统保险业的张科认为:“好比消费者买一双袜子(保险保障),但销售人员却要求他必须同时买一双鞋子(储蓄功能)。这样捆绑销售导致的第一个问题是客户买不起足够的袜子;第二个问题是导致交易成本太高,损害了客户利益。”
水滴保险商城总经理杨光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水滴保险商城还要持续引进保险业高端人才。
目前,水滴保险商城已经启动人才引进工作,包括寿险规划师、网销服务人员、客服人员等几大类近1000个岗位,面向北京、武汉、成都、济南、深圳等多个城市招聘。
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保险需求越来越多,一些颇具实力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布局保险板块,纷纷从保险公司挖人。此外,一些与保险领域相关的医疗、健康和养老公司都看好保险业人才,纷纷抛出橄榄枝。”
在保险业人才外溢的同时,也吸引其他行业人才加入,形成良性互动。
例如,2019年,银保监会批复陈林担任太保资产总经理。陈林曾任联合证券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助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宝钢集团财务公司资金业务部副经理、资金运用部负责人,华宝证券总裁、董事长等职务。
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报告显示,中国引领的亚洲新兴市场被视为行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预计2020年,中国非寿险保费将增长9%,寿险保费将增长11%。此外,预测未来10年,中国保费收入将占亚洲总额的60%。
流向大健康生态圈
从保险业人才的流动方向看,保险与医疗、健康和养老领域的协同性越来越强。
1月23日,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明确,完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强化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功能;大力发展教育、育幼、家政、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商业保险,积极开发专属保险产品;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健康、养老等社会服务领域;完善保险市场体系。
其中,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力争到2025年,为参保人积累不低于6万亿元养老保险责任准备金。
天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按照上述目标测算,2020-2025年养老、健康险复合增速为20%左右。未来健康与养老产品及服务将成为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着力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持续的政策支持,将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保险与医疗、健康和养老领域是一个协同性很强的生态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某保险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业具有深度融合的基础。实现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业融合,构建“大健康”生态圈,已经成为部分保险公司建立和巩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反过来,健康服务业的龙头企业谋求进入健康保险市场。
若从保险业角度加以分析,朱俊生认为,健康保险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健康服务业机构加强合作。“首先,保险机构通过投资设立、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健康服务业形成更紧密的纽带,二者可以共享医疗数据,合作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健康保险产品,更好地发挥保险机构的风险保障和风险管理功能。其次,保险机构还为健康保险客户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发挥服务的竞争优势。最后,保险公司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可以有效发挥作为支付人的战略购买功能,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促进医疗服务行为规范,降低赔付率,同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这种趋势在投资上亦有表现,医药生物行业逐渐受到保险机构青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开展的投资者信心调查,65家保险机构近百位投资业务高管参与,约6成受访者认为2020年GDP增速在5.5%-6%;超过5成受访者高管认为经济企稳恢复拐点最可能在二季度出现;近9成受访高管认为当前市场流动性较前期宽松或略微宽松。在偏好配置方面,成长型股票受到险资青睐,医药生物、计算机、通信等行业被看好,中高等级信用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