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震撼华夏大地。
伴随14亿华夏儿女共抗疫情,一款颇为热销的健康险产品—百万医疗险再次悄然走红,并在线上得以大面积热销。江湖流传的版本是,某财险公司仅在武汉一地,一天便实现线上销售100万,各家保险主体亦是并步齐驱通过线上渠道大力推广,一时购买者众。
百万医疗险的线上热销,固然有疫情导致恐慌带来民众健康保险投保意识的增强,以及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优势助力疫情防控的责任担当,但背后,尤其是对于财险公司,恐怕还有更为现实的规模和效益的考量。
疫情带来诸多思考。
这一次,长期被财险公司忽视的健康险,为何自百万医疗险诞生以来,就得到各家财险主体的追捧,其背后的逻辑和整体盈利的秘密又是什么?在当下,就显得颇为值得我们深思与推测。
1
-Insurance Today-
解剖
百万医疗险热销背后:发力点、盈利点
细究百万医疗险火热销售的背后,有两个轮子驱动:一是百万医疗险是财险公司增量业务的发力点,二是它又是健康险业务盈利的重要来源。
2016年8月,众安财险推出了行业首款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彻底引燃和点爆了行业中端医疗险销售的高潮,尤其是这次受疫情影响民众健康保障意识的增强,这一网红产品更是家喻户晓。
中再寿险的数据显示:2018年,百万医疗险全年的新单保费规模达到了170亿元;预计2019年全年新单保费规模能达到300亿元,新单规模增长率高达76%;到2021年,中端医疗险可累计覆盖超2.9亿人。
当下,各家财险主体纷纷把目光转向以前较少关注的健康险,尤其是把创新型百万医疗险作为增量业务拓展的发力点和健康险业务盈利的重要来源,这是基于以下事实与原因:
一方面,在新车销量负增长且进一步下滑的态势下,车险高速增长已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财险主体来说,健康险是财险主体长期以来尚未真正关注的边缘地带,从零起步更容易获得高速增长,达到规模带动的效果。
再看一组数据,或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佐证。
江湖流传的2019年保险业统计数据显示:
2019年寿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实现6226亿元,同比增长27.60%;而财险公司的健康险保费收入840亿元,全险种保费占比已达10.25%,同比增长却高达47.68%,更是高于车险增速43.16个百分点。
事实上,840亿元中至少有一半为百万医疗贡献的保费(2018年,百万医疗险保费收入为133亿元。中再预计,2019年其新单保费将达到300亿元,合计约为433亿元)。
最后,再考虑到传统团体补充医疗险高赔付现状,各家财险主体纷纷下注易销售且能够盈利的创新型百万医疗险,也就理所当然,不足为奇了。
2
-Insurance Today-
表象之下
盈利因素:手续费、现阶段整体赔付水平
表象之下,盈利的原因主要和两个指标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影响承保盈利的主要是费用和赔付。在暂无法获取行业整体费用和赔付的情况下,我们试图从费用和赔付两个角度,以行业经验和推理来从表象上解释百万医疗承保盈利的秘密。这里,为了简化分析,我们暂不考虑再保因素。
费用端:如果行业平均手续费为20%左右,业务管理费按照20%测算,费用水平大致为40%
影响费用的两大因素,分别是手续费率和业务管理费。从手续费率来看,考虑到当前市场现状,同时基于各投保年龄段手续费不一致的现状,行业平均手续费假定在20%,应该是一个相对公允的数字。
从经验看一个险种业务管理费占比20%,应该不是一个低估的数字。何况,业务量占比大的公司规模大,固定费用分摊成本更低;更有,哪怕中小公司,随着保费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管理费也会逐渐被摊薄。
那么,如果上述假定合理的话,我们推断百万医疗的费用水平大致在40%左右。
赔付端:从所掌握的若干公司2019年赔付数据看,行业整体赔付率大概率不会超过“35%-40%”这一区间
考虑到暂未获取到全行业赔付数据,但我们还是获取了三家传统主体公司的整体赔付数据,一家大型险企2019年赔付率为25%,另一家大型险企为22%,第三家险企的赔付率为35%。
再加上圈内灵通人士的数据分享,尽管数据信息有限,但以经验来看,我们判断2019年行业整体赔付率大概率不会超过“35%-40%”这一区间。《今日保》了解的某中大型险企的数据,百万医疗赔付率连续两年保持在25%左右。
这样,假定行业平均业务管理费为20%、手续费率为20%,赔付率按照最高估值40%测算,整个经营成本大致在80%左右;如果加上校验系数10%的话,行业应有10——15%的承保盈利空间:仅财险业百万医疗的承保盈利当有50亿元左右。
2019年,寿险行业短期健康险保费规模超过1500亿元。
3
-Insurance Today-
揭秘
深层次盈利原因:精算设定、年龄和续保限制、手续费分年龄限定与管控
细究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和以下几项有关。
①精算设定
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3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13196.1元。假定所有的就医患者均在三级公立医院住院,且社保可以报销70%的费用话,全国住院患者的自付住院费用大约为3900元。
按照公众号精算视角对1000例随机模拟样本的测算,其得出了以下结论:
结论一:绝大多数样本(938个)的自付费用都在1万元以下。这也就是说,如果保险公司在产品的医疗补偿中设置1万元的免赔额,将约有95%的患者拿不到补偿。
结论二:1000个样本的平均值为3810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1万元的免赔额,保险公司经营此类百万医疗险产品,在不考虑各项费用和佣金的情况下,平均保障成本应为3810元。
结论三:如果加上1万元免赔额,62笔赔款,保险公司需要支付的医疗费用为54.2万元,如果平均分摊到1000个人头上,在不考虑各项费用和佣金的情况下,每个人只需要交542元。
事实上,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上,除了上述纯风险损失成本外,不仅加上了维持业务拓展和日常运营的手续费及业务管理费,还加上了一定的预期利润率。这样,我们缴纳的保险费,里面就含着保险公司预期设计的利润。
②年龄限制
从当前百万医疗险实际赔付经验看,行业的共识是60岁以上的人群存在明显的定价不足。
而从市面上的百万医疗险首次投保年龄看,绝大多数产品首次投保年龄不超过60岁,考虑到第一款百万医疗险产品推出时间为2016年8月,到目前为止也就三年半的时间。因此,目前续保超过60岁的人群占比并不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60岁以上产品定价不足导致的亏损现象。
事实上,尽管百万医疗险的首次投保年龄为60岁,但一些基层机构为了控制风险需要,往往对首次年龄进行了严格限制,如有些基层机构设置了对超过55岁的客户不予承保的限制。
甚至,一些新成立的财险基层机构,因无开展此类健康险的经验,受商业医疗整体亏损的传统认知影响,往往其主要负责人还要求针对健康风险程度较高的45岁以上的承保人群进行体检,以确定是否承保。
③费用控制
目前,针对百万医疗险,再保市场摊回的手续费大多数在25%左右。
而直保公司,一方面,会根据投保人群的年龄阶段,分给给予不同的手续费。以某大型公司为例,25周岁以下给予25%的手续费;26-45周岁,给予20%的手续费;46-55周岁,给予15%的手续费;56周岁以上,给予10%的手续费;
另一方面,除了上述总部界定的手续费外,一些基层机构为了控制风险,往往把手续费上限控制在20%。这样,又会进一步拉低综合费用率。
④ 续保限制
市面上的百万医疗险,虽然绝大多数为一年期短期健康险,不过前期很多保险主体承诺和默认在调整保费的基础上亦能够保证续保,但在2019年产品高压监管的威慑下,大多不再承诺保证续保。
这样,针对上年发生较大赔付的客户,尤其是存在道德风险、恶意欺诈以及通过法院获得不合理赔付的高风险群体,基层保险公司往往劝其不再续保甚至拒保,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一部分存量高风险客户。
4
-Insurance Today-
后记
创新驱动 产品供给侧和健康险业务发展向前迈进
尽管目前百万医疗险在产品开发上还存在着“锚定产品”、没有按照长期数据来进行精算假设和定价,以及一些年龄段定价明显不够充分等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百万医疗险这一产品,还是掀开了我国健康险产品供给侧端创新的新篇章。
事实上,此轮商业健康险之所以火爆销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供给侧端网红百万医疗险的成功推出。因为,它能够很好地直击大多数消费者的健康保障需求痛点,能够以大多数老百姓(603883,股吧)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较高的风险保障额度。
镜子的另一面,则是此前商业健康险尤其是商业医疗险的销售始终不温不火。
究其原因,固然有其广大人民群众消费能力和健康保障意识不足的制约,但其根本症结在于产品供给侧端没有推出极具创新性的产品。
如是,我们必须将强化供给侧端产品创新作为提升和推动我国商业健康险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这不仅是当下健康险业务发展的核心新动力(310328),更是决定健康险能否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举和制胜之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