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钱林浩
网络互助的江湖再生波澜。继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网络互助后,保险公司也正涉足这一备受关注的焦点领域。
记者注意到,近日,“平安好医生”APP上线了一个名为“步步夺宝”的抗癌互助计划。这一网络互助计划面向18至50周岁且符合健康要求的群体,加入该计划的会员在年满50周岁时将自动退出该互助计划。该计划涵盖88种恶性肿瘤,成员确诊互助计划范围内的疾病,最高可获得300万元的报销金。宣传内容显示,用户在加入“步步夺宝”后,仅需要通过走路、邀请好友等方式每月赚取15个“健康金”,用于支付管理费、分摊费。据悉,这一抗癌互助计划由平安集团旗下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截至1月21日零时,已有超过5.5万人参入了该互助计划。
平安的动作尚不只于此。1月16日,“平安保险好生活”微信公众号也上线了一个“长辈骨折医疗互助计划”。
伴随着龙头险企“下场”,近两年呈现火热发展态势的网络互助更加吸引行业内外的目光。
虽然早在2011年就有平台试水,但网络互助在2016年正式迎来了爆发,各类平台不断出现,这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2016年底,原保监会就决定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随着2018年“相互宝”横空出世并引发热烈讨论,网络互助再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热潮。目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滴滴、美团、360、百度等多个大型互联网平台推出了相关网络互助计划。以近来正在加快在保险领域布局的新浪为例,在通过控股兴民保险经纪公司进入互联网保险领域后,新浪又于去年计划发起设立新浪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近日,记者注意到,新浪微博联合壁虎互助正式推出了网络互助计划“新浪互助”。
网络互助备受关注的背后,正映照出我国居民在健康保障方面的不足。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低于10%。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11个月,健康险业务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564亿元,同比增长29.75%,是增速最快的险种。虽然健康险业务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较高的价格和复杂的条款依旧制约着商业健康险的覆盖范围。加入门槛较低的网络互助计划也因此成为一些消费者用来弥补社保之外健康保障空白的选项。
但网络互助计划也面临着众多挑战。《2019中国网络互助发展专题研究报告》分析认为,对于网络互助平台而言,资金安全保障和客户逆向选择的问题需要解决。虽然网络互助平台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相关平台也需要一定盈利来支持持续发展,但目前行业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此外,对于用户而言,参加网络互助计划后,相关运作过程是否透明、赔付机制是否完善、如何切实获得赔付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专家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网络互助平台的健康发展需要强大的风控能力、周密的制度设计以及完善的管理机制,否则将难以持续运行。”
保险公司在此方面显然有着一定的优势,但这并非是险企踏足网络互助计划的唯一出发点。借助网络互助计划来推动参与用户转化为保险客户,是保险公司显而易见的算盘。多位业内人士都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网络互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消费者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起到健康保障教育的作用。来自艾媒咨询的相关数据显示,受访的网络互助参与者中,有41.7%的人也投保了商业保险,较未参与网络互助的人群高出近三成。
“互助具备大规模线上获客的能力。这一人群对风险有一定的认知,有不安和焦虑。保险交易本身特别低频,通过获客可以把这个群体的人聚在一起,把单个个体变成群体高频事件,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消费者的机会,如果这时产品理念、服务和运营能跟得上的话,转化率会很高。”一位网络互助从业者表示。
在代理人队伍数量下滑的背景下,拓展获客渠道可能也是保险公司盯上网络互助计划的原因之一。过去一年,业内寿险新单保费承压就与代理人队伍的规模变动有着密切关系。在五家A股上市险企中,两家上市保险公司的代理人队伍规模在2019年前三季度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进而对新单保费数据表现产生了影响。业内人士认为,传统“增员驱动”的营销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行业进入了脱落速度大于增员速度的洗牌期,代理人增员的困境或将是行业未来持续面临的痛点。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以较低成本触达更多的潜在用户就成为保险公司所关心的内容。这一意图在“步步夺宝”中有所体现。例如,“步步夺宝”宣传内容显示,用户可以通过邀请好友等方式赚取“健康金”(可在该平台内部使用的积分)来支付管理费、分摊费,2人“拼团”成功后,“全团成员权益费均可减免1年,享受0元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