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秋实
在1月13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再次强调,加强战略谋划,从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的高度谋划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把这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当中,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适应第三支柱养老金涉众性强、调整难度大的特点,从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增强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包容性。
随后,人社部在1月1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
从2020年伊始多部门的一致表态来看,2020年将成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特别是第三支柱发展的关键之年。
当前,我国已初步搭建起了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但失衡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支柱是强制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规模已超6万亿元,占绝对主导地位;第二支柱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规模超2万亿元;第三支柱包括个人自愿建立的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规模微乎其微。
与此同时,领取养老金的人口越来越多: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较2018年增加945万人,占比12.6%,较2018年上升0.7个百分点。恒大研究院刚刚发布的《中国人口报告2020:少子老龄化挑战》预测,2022年,我国将进入占比超过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2033年左右,进入占比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之后持续快速上升至2060年的约35%。
老有所养,民之所愿。养老体系的失衡相对于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深,风险不言而喻。因此,业内普遍预测,近期多部门相关负责人对养老金改革的表态将在今年落地有声。
除了将个人养老金制度改革纳入国家重大改革内容外,据报道,更多利好个人养老金产品发展及投资的政策正在加紧酝酿: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有望成为第三支柱产品,鼓励养老金投资增配权益性资产和另类资产政策或将适时出台。与此同时,养老金管理公司许可准入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伴随养老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地,我国养老金管理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扩容。
对于第三支柱市场,保险机构显然更有发言权。在已进入试点阶段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市场,保险公司持续、积极推动税收递延养老保险发展,占得了先机。专门成立养老保险公司从事企业年金的受托管理、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更加专业和专注,并取得了良好的投资业绩。充分发挥保险、资产管理的综合优势,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的养老保险金融产品。
但保险机构也应意识到,第三支柱改革既是重大的机遇,更是重大的挑战。挑战在于,养老金从缴费到领取会经历几十年的时间,形成巨大的沉淀资金,这给投资管理机构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投资管理机构需要在年度回报和长期价值间寻求平衡,需要在市场极端波动中避免出现重大的损失,需要对市场和投资组合出现最坏情况有充足的准备。
对于保险机构而言,欲在第三支柱发展中分一杯羹,抓住重大机遇,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扛住重大挑战,确保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养老钱绝对安全。至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守住风险底线。与此同时,保险机构要加强包括投资、精算定价、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要加强对保险资产的有效监管。要强化资质管理,确保保险公司更审慎地在能力所及业务范围内进行资金运用;健全资金运用监管制度,完善现代保险资金运用规则,逐步探索建立养老保险资金运用相对独立的监管体系;要完善支持政策,为商业养老保险资金服务国家战略、投资重大项目、支持民生工程建设,提供绿色通道和优先支持;要加强对养老资金日常监管,特别是非现场监管,健全定量评估、定性评估等规则制度。总之,从负债端到资产端,形成全流程监管体系,确保老百姓的养老钱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