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月11日消息,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论坛今日在天津举办。甘肃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石富覃出席并发表演讲。
甘肃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石富覃
石富覃表示,2019年,甘肃省承保农业保险品种78个,承保农户203.21万户,实现签单保费16.7亿元,同比增长44.8%,支付赔款11.4亿元,同比增长40%-50%。
石富覃指出,甘肃省实行创新一户一保模式,推行种养产业综合保险。针对每个农户的实际需求,优化业务模式,在全国率先创设实施种养产业综合保险,实行以户为单位出具保单,实现“一户一保、一户一单、一户一赔”。广大农户可以根据自身家庭的种植养殖情况,将所有投保险种反映在一张保险凭证上,享受一揽子、菜单式的风险保障,极大地提高承保理赔精准度和便捷性。2014-2018年,全省农业保险理赔支出由3.7亿元增长到7.3亿元,年均增长18.3%,累计赔款29.89亿元,直接受益农户488.6万户次。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石富覃:尊敬的梁主席、各位专家、领导同志们,农业保险在2019年是大放异彩的一年,我们的农业保险从传统弱视的险种,经过10多年的发展厚积薄发,在2019年大放异彩,农业保险的规模居世界第二,农业保险已经成为好多省份的第二大险种,下面我简单汇报一下甘肃的情况。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汇报《指导意见》的体会
一、《指导意见》指明了新时代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
1、高质量发展是农业保险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指导意见》提出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收益为目标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我国农业保险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2、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农业保险的必然要求。《指导意见》赋予农业保险明确的政策目标,要求农业保险保障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面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探索开展一揽子综合险,将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民短期意外险等一并纳入农业保险服务范围,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风险保障需求,响应了新时代农民群众的新期盼、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需要。
3、高质量发展是农业保险服务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指导意见》坚持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农业保险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顶层设计更加统一,财政支持更加有力,地方责任更加清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管理要求更加严格。以《指导意见》出台为标志,我国农业保险进入了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二、甘肃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近年来,在银保监会指导下,甘肃银保监局积极推动甘肃省政府充分运用农业保险政策工具,基本覆盖贫困户主要增收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初步探索了一条贫困地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2019年,全省承保农业保险品种78个,承保农户203.21万户,实现签单保费16.7亿元,同比增长44.8%,支付赔款11.4亿元,同比增长40%-50%。
1、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全面靠实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工作责任。甘肃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2018年扩点面、2019年大检验、2020年见真效”的工作目标,印发多项专门政策文件。目前,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均将农业保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指标、定任务、定措施、定考核,营造了发展农业保险的良好政策环境和浓厚工作氛围。
2、健全基层服务网络,推进农村金融保险基层组织建设。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全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运行的实施意见》,按照“一村一室、集中统一、综合服务”的原则,在全省1.6万个行政村建成1.58万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覆盖全省90%以上行政村,主要承担农业保险和扶贫信贷协办工作。同时,保险机构加大人力保障,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目前全省有1.6万名协保员、联络员服务于农业保险工作,基本覆盖全部农业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农业保险在村级有人来做、有人来管。
3、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实施三级财政联动补贴。刚才秘书长讲了甘肃是一个欠发达的地方,地方财力和农业的基础都比较薄弱,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省市县想了好多的办法,目前构建形成“中央大宗补贴品种、省级特色补贴品种、市县‘一县一(多)品’补贴品种”三级财政联动的补贴模式。各级财政保费补贴累计达36.8亿元,占总保费的84.2%,保费农户占20%,贫困户占10%。
4、认真实施增品、扩面、提标、降费,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在增品扩面上,目前全省落地实施险种从30个大幅增加至78个,每个农业县开办品种基本都在15个以上,品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形成“大宗种养殖、区域性优势品种、地方性特色产品”和“传统成本保险、目标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的“3+3”保障体系。在提标降费上,我们将绝大多数农业保险品种保额提高30%-100%,保险费率降低30%-40%,吸引全省一半以上农户参与保险。
5、创新一户一保模式,推行种养产业综合保险。针对每个农户的实际需求,优化业务模式,在全国率先创设实施种养产业综合保险,实行以户为单位出具保单,实现“一户一保、一户一单、一户一赔”。广大农户可以根据自身家庭的种植养殖情况,将所有投保险种反映在一张保险凭证上,享受一揽子、菜单式的风险保障,极大地提高承保理赔精准度和便捷性。2014-2018年,全省农业保险理赔支出由3.7亿元增长到7.3亿元,年均增长18.3%,累计赔款29.89亿元,直接受益农户488.6万户次。
6、强化农业保险兜底保障,服务脱贫攻坚大局。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省政府出台《甘肃省2018-2020年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在农险机制设计上前瞻性地对贫困户实行政策兜底,对于省级财政补贴的地方特色品种优先保障贫困户,明确贫困户只负担10%的自缴保费比例,所有贫困户只要愿意参加就能应保的政策目标。目前农业保险已覆盖全省105.2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直接受益贫困户68.49万户次。在2018年10月17日第5个国家扶贫日上,甘肃农业保险创新做法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
三、几点实践思考
近期五个部门在四部委《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甘肃省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并研究起草《实施意见》,待省政府审定后将正式印发。构建六个方面的机制。
1、完善经办机构选择机制。目前全国对于农险经办机构选择有的在省上,有的在市县,不尽一致。我们认为农业保险既不能过度竞争,也不能竞争不充分,应坚持适度竞争原则,需要从省级层面总体把控进入市场的经营条件。农业保险的实施落地主要在县域,县级政府对当地县情和经办机构的服务水平都比较了解,由县级政府选择机构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可以建立省银行保险监管部门评估公布符合经营管理条件的机构目录,县级人民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在目录内优选经办机构,每县不超过3家,经办期限不超过3年,更大激发基层活力,引导适度竞争。
2、完善综合绩效考评机制。农业保险要按照主席讲的,建设激励机制,建立农业保险综合绩效考评机制,做到五公开两到户、赔付效果、合规经营、信访投诉、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遴选保险机构和评价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形成有进有出、动态调整,对机构的奖优罚略成为监管的常态。
3、完善专家工作机制。组建农业保险技术专家库,乡镇建立损失核定委员会,由技术专家、农户代表、村委会、保险公司四方共同参与灾情查勘、损失核定、防灾指导、条款完善等工作,增强承保理赔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4、完善基层服务落地机制。甘肃在每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按照政府主导、机构参与、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财政补助、机构投入、多元筹措的经费保障机制,专兼结合、扎根农村的人员选聘机制,逐步打造一支“爱农村、知农事、懂保险”的本土化、专业化队伍,夯实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
5、完善财政支持机制。四部门《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化农业保险财政支持政策,加强农业保险与财政补贴政策的统筹衔接。对此,省级财政和市县财政的支持政策各地应有所侧重。比如甘肃省,省级财政重点支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主导产业,市县财政重点支持开办覆盖面广、增收明显、群众参与度高的“一县一(多)品”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对各市县开办的特色农业保险品种,省级财政根据预算资金安排和实际开办情况,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6、完善基础信息共享机制。当前,农业保险存在的基础数据不准、信息沟通不畅、数据采集方法落后等问题,影响了承保理赔效率。在这方面要有更多的整合,打破信息壁垒,更畅通高效的对农业保险发展提供数据和信息方面的支撑。
今天来到南开大学,觉得南开的校训允公允能,特别适合我们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和承办确实体现在这四个字,要随着农户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会后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梁主席今天的讲话精神,各位专家的讲话,扎实的做好新一轮甘肃省农业保险的招投标业务,做好监管工作,助力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