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获批发行规模超600亿元 险企“补血”青睐资本补充债-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5:27:1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本报记者钱林浩险企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规模在2019年达到了近3年来的新高峰。据《金融时报》记者梳理统计,2019年,银保监会共批准9家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

本报记者钱林浩

险企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规模在2019年达到了近3年来的新高峰。据《金融时报》记者梳理统计,2019年,银保监会共批准9家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合计获批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604亿元。虽然在2018年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险企数量达11家,但2019年9家险企的获批发行规模仍然超过了2018年的550亿元。

把时间向前推移至2017年,当年,仅有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和人保健康3家保险公司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获批发行规模合计不超过人民币170亿元。可见,随着行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险企对于补充资本的渴求更甚以往,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正在受到保险公司的更多青睐。

资本补充债券是指保险公司发行的用于补充资本,发行期限在5年以上(含5年),清偿顺序列于保单责任和其他普通负债之后、先于保险公司股权资本的债券。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原保监会联合发文,允许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相关规定显示,保险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应当符合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连续经营超过3年,上年末经审计和最近一季度财务报告中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最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要求。

在2019年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9家险企中,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寿险公司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规模最大。银保监会的批复内容显示,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可依照《关于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有关规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350亿元。记者注意到,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规模较大的均是实力较为雄厚的上市险企。除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外,2019年,人保财险也获批发行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险企队伍中,寿险公司成为常客。银保监会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除上述提及的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外,还有光大永明人寿、民生人寿、长城人寿、农银人寿、中华联合人寿等险企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其中民生人寿获批发行规模较大,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

业内人士表示,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无外乎有两种目的,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或填补展业中的资金消耗,为进一步展业奠定基础。从上述各家险企2019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9家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平均值约为221.53%,偿付能力自是充足无虞,应对业务结构转型带来的资本缺口也就是上述险企特别是其中多家寿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目的所在。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此前发布的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相关材料公告中就已表露此中玄机。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公告中表示,“为了满足长期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需求,持续保持偿付能力充足,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将在未来3年在境内外分多次发行总额不超过8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资本补充债务工具。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资本补充债券不会影响其原有的股权结构且具有方便快捷、流动性好等特点,因此在满足险企对资本的需求时会受到一定青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补充债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保险公司无需付出流动性溢价,融资成本较低,而且可以进行二级市场交易,投资者认购更加活跃。此外,增资为股权性融资,发债为债权性融资,增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股东的增资意愿和增资能力,发债则面向银行间市场,理论上空间更大。”

同时,上述业内人士强调,由于险企发行的债券一般是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同时通常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公司赎回权,因此作为发行方的保险公司会根据市场利率情况决定是否行使赎回权。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险企显然也有足够动力新发债替换存续旧债,通过更低的利率成本发债以减少利息支出。

因此,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险企发债规模仍会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12月20日,新华保险(601336,股吧)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新华保险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发行境内资本补充债券的议案》,但未透露拟发债规模。

保险公司加快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既表现出险企当前资本消耗仍然较快,亟待补充资本实力以应对市场竞争,也侧面反映出保险公司内生资本补充能力较弱。朱俊生表示,“对保险公司而言,外源式资本工具可以解决一定时期的资本需求,但要持续健康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内源式资本工具,依赖于公司的自身盈利能力和合理运用风险转移工具。”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