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语
2019年,对于中国保险业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保险业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一年,保险业有严监管、回归保障、扩大开放等很多关键词,也有很多值得记忆的大事。新年伊始,本报评选出“2019年中国保险十大新闻”,敬请读者关注。
01
对外开放举措渐次落地
保险市场准入大幅放宽
2019年,政策层面陆续出台两轮共计19条开放措施,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进程继续加快。2019年9月末,国务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作为配套措施,银保监会在11月修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于随后发文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的外资比例限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可达100%。2019年3月,银保监会批准首家外资养老保险公司——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年内还批准以德国安联为代表的多家外资保险机构开业申请。截至2019年10月末,境外保险机构在我国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机构、131家代表处和18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总资产12847.47亿元。
02
百余家机构车险业务被叫停
银保监会持续整治市场乱象
2019年前11个月,监管部门合计向保险机构开出超过700张罚单,并向27家保险公司下发了近30张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针对车险市场存在的未按照规定使用车险条款费率和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两大突出问题,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多项文件,持续升级整顿力度。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28家银保监局累计对111家机构采取停止使用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的监管措施。针对保险中介市场,银保监会在2019年4月印发《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强调各银保监局要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依法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2019年前三季度,监管部门针对专业中介机构共开出罚单196张,约占保险业罚单四成,涉及机构数量过百家。
03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空前
保险行业形象持续改善
2019年,银保监会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制度建设、宣传教育为基石,以现场检查、投诉核查为支柱,以消保考核评价为引领的银行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体系。2019年,银保监会先后发布《关于防范利用自媒体平台误导宣传的风险提示》《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并就《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此外,银保监会还通报了保险公司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
04
应对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出台
商业养老保险定位提升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其中提出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作为“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正在完善居民养老保障的过程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截至2019年10月23日,保险公司累计开发销售养老年金保险产品830款,实现保费收入415亿元;自2018年启动税延养老保险试点,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亿元,参保人数4.52万人。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养老保险、年金保险有效承保人次超过5800万,累计超过5100亿元的保险责任准备金。此外,保险业继续加快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支持地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积极布局养老医疗机构,共投资41个养老社区项目,建筑面积145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金额847.5亿元,设计床位数5.67万个。
05
健康保险保费高速增长
医疗保障体系增添活力
2019年1月至11月,健康保险业务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6564亿元,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占比为22.6%,同比增速则高达29.7%,远远高于寿险、财产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险种的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水平。
2019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了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其中重要内容包括统一财产险和人身险公司健康保险的监管制度、经营规则和准备金评估标准,鼓励开展健康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以及明确长期医疗保险可以进行费率调整等。
06
保险资金运用超17万亿元
实体经济引入新活水
2019年,银保监会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优势,通过债权、股权、保险资管产品等形式,不断拓宽险资运用渠道,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截至2019年11月末,保险业总资产20.12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7.96万亿元。保险资金除投资银行存款外,累计通过股票、债券、股权、债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15.55万亿元。在保险机构累计发起设立的合计备案(注册)规模为2.91万亿元的各类债权、股权投资计划中,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6149.81亿元,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2549.22亿元,支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569.02亿元。同时,保险资金参与市场化债转股落地总金额超过700亿元,标的企业涉及煤炭、能源、船舶制造、电力等行业。保险资金还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优势作用,保险专项产品陆续落地,纾困民企成效显著。
07
首个保险业国家标准诞生
行业标准化建设取得进展
2019年4月1日,中国保险行业首个国家标准《保险术语》正式实施。该标准共收纳817项保险专业术语,十个章节的内容涵盖基础术语、保险产品术语、投保和承保术语、保险合同管理术语、赔偿和给付术语、市场和营销术语、保险中介术语、精算术语、再保险术语、保险组织和监管术语等,既有面向业内人士的专业术语,也有面向消费者的一般术语。
08
农业保险顶层设计出台
农业高质量发展获强力保障
2019年9月19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保障措施等,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我国农业保险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根本遵循。文件明确,到2022年,稻谷、小麦、玉米3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收入保险成为中国农业保险的重要险种,农业保险深度达到1%,农业保险密度达到500元/人。到2030年,农业保险持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总体发展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补贴有效率、产业有保障、农民得实惠、机构可持续的多赢格局。
2019年前11个月,全国农业保险为1.7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约3.5万亿元,为4400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525亿元,农业风险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09
保险资管产品管理迎新规
监管规则首次统一
2019年11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就《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运作总体审慎稳健,产品期限较长、杠杆率低,基本不存在多层嵌套、资金池等问题。但是,各类保险资管产品缺少统一的制度安排,与其他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也存在差异。文件在统一保险资管产品规则的基础上,有利于规范保险资管产品业务发展,拓宽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配置空间和投资渠道;有利于统一保险资管产品监管规则,补齐监管短板,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保险资管产品优势,引导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0
保险业迎减税利好
行业利润超出预期
2019年5月28日,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公告》,大幅提高保险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比例,从原来财险15%、寿险10%统一调整为18%,并允许超过部分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由于险企2018年度汇算清缴按照新规定执行,这意味着减税新政将直接给2019年行业净利润带来显著贡献。据测算,以2018年的数据为基础,可为保险业减税超400亿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