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5G+保险”的远景:保险数字变革催化剂-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5:19:2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 这是5G的愿景,也将给保险业的变革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技术赋能未来新生活,保险业亦将迎来新战场。5G+保险,究竟将在哪些环节和板块带来变革? 中国电信是最早发布5G白皮书的运营商。近日,中国电信

这是5G的愿景,也将给保险业的变革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技术赋能未来新生活,保险业亦将迎来新战场。5G+保险,究竟将在哪些环节和板块带来变革?

中国电信是最早发布5G白皮书的运营商。近日,中国电信集团数字化应用能力中心,行业推进部负责人,金融行业解决方案资深专家余音,从5G的专业角度结合自身多年保险行业解决方案经验总结了“5G赋能保险行业,助力保险行业数字变革”。

以下为余音在“2019数字时代·保险高峰论坛”上的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很高兴能参与这场保险行业的盛会。今天整体有点超时,我看看能否用5G速度快速分享我的想法。

我演讲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5G核心技术的简介,大家都在说5G,到底5G是什么?都说4G是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实际中5G怎么改变社会?第二部分是关于5G赋能保险行业的应用,目前已经在和保险客户做的一些5G联合实验室的场景和情况。

1

-Insurance Today-

5G技术三大“内核”

说到5G无线业务,肯定要说到频谱,关于多少兆的问题。从传统电信运营商最下层已经有了2.6GHZ、1.8GHZ等4G业务覆盖,但到5G时代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频段的升高。按照传统无线业务技术,在频段无限升高的情况下覆盖层会越来越小,这就会造成运营商的建网成本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工信部公布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600050,股吧)是拥有3.5G频段, 100兆的带宽,中国移动有4.9G频段,有什么区别呢?从中国移动的4.9G频段来看,在整个世界5G产业链里是没有设备支持4.9G的,所以它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链条。其实对中国移动来说不是很公平,它需要中国移动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拉动整个5G和4.9G的产业链。而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享的3.5G100兆,从传统建网模式看是非常有优势的。这种情况下怎样把5G网络做得更好,主要是依靠5G的三个核心技术:

“内核”一:Massive MIMO多天线技术

第一个是Massive MIMO多天线技术。以无人机为例,原来无人机都是用2.4G的远程传输技术,为什么不用运营商的卡来传输相关视频呢?因为无人机在天上飞的时候没有运营商的信号。运营商所有基站都是从上往下覆盖,而不是从下往上覆盖,所以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无人机都无法连接到运营商的信号,只能运用2.4G传统的传输模式。

到了5G时代,特殊到什么程度呢?大家看图上左上角这个天线,现在它支持64通道,这说明它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来覆盖不同的区域。也就是说如果无人机和电信网络之间有相互感应措施的话,天线就可以根据无人机的路线来进行信号的覆盖,也就能让无人机快速传回相关视频业务,这是在5G时代很大的一个变化。

“内核”二:SA组网

第二个是非常核心的,运营商到底是用SA组网还是NSA组网?它们最大的区别是,NSA组网只是使网速变快,对老百姓(603883,股吧)和传统企业来说就只是网速变快了,但5G相关的切片等特性使用不了。而SA组网的核心建网方式才可以让工业领域和相关数字产业能够使用这种5G帧的核心技术。

这部分主要突出两块:5GC全云化架构以及MEC下沉到边缘。

首先核心网络的建设是全云化的,原来4G是传统服务器的模式,无论从扩展性还是相关维护都会更复杂一些,并且在维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整体核心网云化以后,可以感受到扩展容易了。原来的组网方式(比如IT的推进)总会受到运营商的限制(带宽限制和核心资源限制等),导致很多IT基础建设跟不上。云化以后扩展就会非常快,全云化架构,微服务应用支持全业务连接,具有时延低、业务切片、加载灵活、分布式部署等特点。

其次核心网很多的能力下沉到了边缘。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做一些工业化测试的过程中,像电网、石化对整体应用场景要求延时20毫秒以下,但电信原来在4G时代提供的网络是必须要走到核心网络才能返回来,经过网络结点和相关光纤传输的消耗一般在200毫秒左右,很多场景实现不了,比如无人驾驶等等。现在有了边缘计算、MEC下沉以后可以让时延降低到5毫秒以下,这样就会保证相关工业领域应用的实现。

这块看起来似乎和保险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在很多场景中,比如港口有很多驾驶集装箱门机的司机,通过无人驾驶技术,这些司机就不用在门机上而是在办公室操作了,他们原来在保险公司购买的相关保险包括人寿险等等,就都需要重新去评估了。所以,5G技术和保险行业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内核”三:端到端切片

第三块技术是端到端切片。

原来4G时代只能做到基站到基站端的切片,手机端没有保障。比如开一个视频会议,视频会议系统在手机端连接的时候,尤其在机场大连接的场景下,无法保证带宽。但到5G时代运营商可以把手机到手机端或者到服务器端完全做到切片保证,同时还具有一种灵活性的。比如原来的计费是按月,开通了业务以后这个月的钱一定要交。但到了5G时代,也许只在“双十一” 抢购这几个小时保障流量,就在这个时间段内付费这个业务,不需要额外购买一个月了。这块也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变化非常大。

目前来看,电信5G整体在行业体验上领先友商80%以上。大家看阅兵,今年多了很多有人进入装甲车和坦克里的场景,原来没有是因为这个场景是高清直播,需要大量的上传带宽,今年我们配合央视在装甲车里配备了很多CPE设备,来保证装甲车中影像的上传。大家知道视频监控都需要上传带宽,LTE4G上传带宽最多在10兆左右,现在基本降到1个兆、2兆,高清一般20兆左右的频率,这个只能在5G的时代才能实现。

总结一下,5G时代并不是传统数据中心的IT建设+运营商专线+客户端构成整体的应用,而是5G+云+生态。在5G时代,中国电信需要考虑“5G+云+DICT应用”的模式,构建“资源+平台+生态”来赋能保险行业业务变革。

2

-Insurance Today-

“5G+保险”:软件+硬件

下面分享一下中国电信在保险里做的领域。

5G智能云平台:视频+通信

在这之前分享一下我们的两块平台能力:5G智能视频云平台、5G智能通信云平台。

首先是5G智能视频云平台的云监控、云会议和云直播的能力。

大家知道很多视频场景都需要安装摄像头,并且在摄像头后面提供很多算法服务。真正困扰保险公司的是这些保险职场的摄像头的安装和维护,真正的操作模式是困扰IT人员的,保险公司毕竟不像中国电信是重资产运营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信打造智能视频云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中国电信的相关渠道和相关装维能力分享给保险行业。

具体来说,第一部分是接入能力,我们把所有的摄像头和软件平台解耦。比如说市面上,要买海康的设备必须要用海康的平台,但是中国电信的平台可以兼容符合国家标准的目前市面上的400多款摄像头,保证整体摄像头采购溢价上能够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二部分是存储,这是运营商传统优势,这里不多说了。

第三块分析的部分在做生态和整合。中国电信不具备软件算法的开发能力,我们也在和保险公司以及与相关的人工智能公司合作,比如旷世、商汤一起开发相关的人工智能的算法。

其次智能视频里的云会议和云直播的部分。我们做的云会议和传统云会议有很大的区别。传统会议的方式,比如在外面(高铁上、火车站等车)的时候,使用手机召开会议,如果有一个电话进来,按照运营商通信芯片电话通信优先的设置规则会优先接听电话,会议就会中断。而智能视频云会议有一个优势,我们在通信芯片的设置里要求它反馈一个回铃音,您在会议的时候,它会反馈给对方“对不起,您呼叫的电话在会议中”,这是运营商区别市面上任何一家云会议的核心能力,这保证了您在实际办公中不会受到相应的干扰。直播也不用说了,这块虽然是非常小众的产业,但是运营商有直播的牌照,包括今天的会议我们也投入了直播,现在可以在网上观看。

第二块是5G智能通信云平台的智能云呼以及智能云总机。中国电信在2008年接手CDMA之前没有移动电话只有固话和宽带,固话的部分像码号和核心通信资源(比如中继线等)都是中国电信的资产。

现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所有的软交换设备都IP化了,在这种情况下把它封装成一个生态,形成三个能力型的产品:那就是“云中继”、“云录音”和“工作号”。目前在跟很多保险公司分享这些能力,比如把“云中继”能力接入保险公司呼叫中心,在呼出的时候可以使用当地的固话。

保险公司北京呼叫中心打电话的时候会显示010的固话,但是一般深圳客户看到不是0755的固话是不接的,这种情况下,通过电信的变号方式,打给深圳显示0755,打给上海显示021。这种固话的模式,为保险公司呼叫中心回访和相关营销业务提高了大概30%左右的接通率,目前平安人保等相关呼叫中心都在使用。

“工作号”的典型场景就是在滴滴、物流等相关方面的使用,它就是手机号码保护,通过这种方式把客户信息真正留在公司内部,而不是被代理人带走。

5G场景:智慧职场+智慧理赔

下面我们看看相关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智慧职场,我们配合保险公司做了一些5G联合实验。首先是在职场入口部署人脸签到设备,节省签到时间。很多保险公司做了一些APP打卡(代理人到职场以后打卡并进行人脸识别来确保是本人),而代理人的应对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我们在一次试验中发现,有代理人拿着另一个代理人的照片就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后来人脸识别技术更新,要求眨眼,就有人打印一张大照片并把眼睛部分抠开,然后在照片后露出眼睛眨眼,同样通过了人脸识别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保险公司用摄像头来解决打卡的问题。使用摄像头在代理人进门的时候自动打卡,但这种方式在人流量大的时候,对摄像头和边缘计算的要求非常高,以前实现不了。现在我们在一些保险公司的场点部署了这种环境,来做边缘计算的处理,保证视频监控在大流量下(比如一个职场有200人都在8点50到9点入场),能够快速处理人脸,保障打卡的成功率。

还有在代理人在线培训或者早课过程中,监控保障大家是不是在低头玩手机、有没有认真听讲,同时用会议加直播的方式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从规划、到执行、到评估的线上培训平台。

同时像我们和中保信控合作承建的“双录”(录音录像)质检业务,为了确保销售行为符合行业监管要求,通过“5G+智能分析”把工作录音录像实时传到云端并进行实时分析,并支持实时智能质检和后期人工抽检。目前“双录”人工分析的市场价大概每单6-8元,通过智能分析能够快速降低成本并且更加高效便捷。

第二个场景是智慧理赔,我们和很多保险公司做了理赔共享的场景。传统保险公司救援业务都是随机派单的方式,而现在可以在真正发生车祸时,通过APP进行就近派单,由理赔人员过来查勘,实现远程定损,同时将客户号码进行隐藏,保障客户的隐私性。整体将这块业务的服务进一步升级。

前几天,我陪着一家重汽生产公司的人去客户处调研,他们是生产阅兵时拉导弹的车辆的。这家公司的客户很多是大型物流公司,这些物流公司在使用他们车辆的过程中反馈了很多问题,其中一点是小车修理相对简单,但大车修起来非常复杂,并且有些配件在本地并没有备货,比如在云贵高原很多地区修理厂的配件一个省只有一个。

这里就有了很多保险公司的机会,因为他们本身没有用任何金融手段来做这种传统服务模式。我们配合做这块5G的升级改造时,在现场听维修站的客户说,他等了一天,这大车动不了,一天的时间能损失几万元,并且维修人员来到现场后第一时间会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先拿手机来回把车拍摄20分钟。

这时候客户已经要疯了:好不容易人等来了,还不修车,要拍二十分钟。那怎么改变这个场景呢?就是通过5G信号覆盖,配备一个记录仪,实时把信息以及相关操作都传回去,实现远程视频定损,同时用户自主选择修理厂和4S店,整体完成定损相关工作,从而快速解决这部分的场景。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系列回顾

魏迎宁:回溯保险复业40年,互联网保险巨头几时出

新生代险企董事长三年感悟:保险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重做一遍

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CIO眼中的科技重构保险增长力:价值链和产业链创新双轮驱动

数字化!数字化!数字化!一个百家金融机构“诊脉者”的思维构建

轻资产数字化时代,保险助力千亿“知产”变资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