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0日讯 合肥市公安局近日破获的一起网络传销案引发社会关注,不法分子将罐装地下水包装成售价千元的生命能量液,声称包治百病,还能投资赚钱,不少消费者深陷“买15万元回报10万元”的金融骗局。这背后不仅反映出非法金融活动打击力度需要持续加强,也暴露出了消费者金融素养亟需提升的问题。
近年来,在金融消费多元化发展形势下,新型金融连环诈骗、移花接木等各种组合骗术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层出不穷,金融安全、金融反欺诈形势依然复杂。《2019金融消费安全报告》显示,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问题,影响消费者权益的表现为:非法集资成金融诈骗“重灾区”、数字化犯罪攀升及黑产骗贷需警惕、金融诈骗受害者呈低龄化趋势。
另一方面,民众的金融素养也有待提升。央行日前颁布的《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显示,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金融知识获取渠道等还有待提升,金融素养有待提高。报告指出,从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来看,消费者在贷款、投资、保险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很薄弱。尽管人们收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依旧对投资方面的金融知识有所欠缺。
为此,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在2019年9月联合开展了“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针对不同人群金融知识的薄弱环节和金融需求,宣传金融基础知识和风险防范技能,提升其金融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引导消费者和投资者理性选择、正确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自觉抵制网络金融谣言和金融负能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全民金融消费素质的提升,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国内金融领域举足轻重、一直致力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平安(601318),在助力国家金融安全建设方面不遗余力。
近日,“2019中国金融服务和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中国平安联合中国经济网发出“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倡议: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树立正确金融消费理念,引导理性消费投资;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及时进行风险提示;营造风清气正的金融互联网生态,争做新时代金融好网民。
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小影在发表致辞时表示,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有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必须有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愿同大家一道在各自的领域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共同努力。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在发表致辞时表示,在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方面,既要深入贯彻实施现有网络安全法,推动形成依法治网的制度体系,还要积极开发更便捷安全的网络金融产品。线上线下两手抓,不断提高网民的金融素养,增强防范和识诈的能力与水平。
据悉,此次倡议发起的“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预计会在部分城市先展开试点,旨在打造一个新时代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的“样本”。中国平安希望通过倡议发起该计划,为广大消费者金融财产安全护航,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通过旗下的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平安证券、平安普惠、车E通、平安金管家、e服务、平安好医生、平安财险等专业公司,中国平安所能覆盖的金融消费者已经过亿,网点资源统一联动,能让金融知识普及更为深入。
此外,金融专家、志愿者团队的专业支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平安拥有经验丰富的金融专业人才队伍,专业知识覆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互联网金融等全方位金融消费领域。平安志愿者协会共成立20个专业公司分会、24个地区分会。平安智慧公益平台“三村晖”累计注册用户达180万。
资源上的硬实力与专业上软实力的积累,让中国平安发起“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的倡议可以更好地落地实施,能够让众多普及金融知识的公益项目产生协同效应,服务广大消费者,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