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新生代险企浮沉系列④:管理层“变脸”大剧何时休?-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5:16:2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 成立不过寥寥几年,但管理层的动荡能成为新生代险企的一本“集锦册”,成为“挣不脱,逃不过,眉头解不开的结”。 人、事不分家,《今日保》在新生代险企观察的第四篇选择了“人”这个角度,梳理出来一幅新生

成立不过寥寥几年,但管理层的动荡能成为新生代险企的一本“集锦册”,成为“挣不脱,逃不过,眉头解不开的结”。

人、事不分家,《今日保》在新生代险企观察的第四篇选择了“人”这个角度,梳理出来一幅新生代险企的高管更迭和轮转的“人物谱”。

董事长和总裁是切入观察高管层角度最直接和最有趣的一隅。

《今日保》统计发现,29家新生代险企中,有4家更换了董事长,占比为13.79%。

相比董事长,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总裁之位,轮换则更加频繁。由数字一观的结论是,29家新生代险企中,竟然有11家的总经理易人,占比高达37.93%,更逞论其他高管的更迭频率。

更为有趣的是,至今还有一些新生代险企总经理一职空缺。新华养老、珠峰财险、三峡人寿、太平科技、瑞华健康、融盛财险等6家险企的总经理职位仍然空缺,它们或由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或有临时负责人。

无论是董事长,还是总经理,公司高层的动荡,一方面会极大影响战略规划和执行的稳定性和效率;另一方面则更可能带来组织力的急剧波动,给经营和业绩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细究背后,高管的动荡,多源自股东和职业经理人的矛盾冲突,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缺失。

现实既无坦途亦无他途,唯有所有者与经营者达成共识,险企才可能有突围而出的一线生机。

1

-Insurance Today-

董事长“变脸”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新生代的第一重疑问是:大股东与董事长之问,谁是谁的救赎?

回归到原点,制度出发。

新生代险企多实行有限责任制,这为股东隔离了出资额以外的风险,无须为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造成的问题负责。而承担公司经营责任的主体则由董事会来担,董事会的最高领导即为董事长。

董事长在其任职期间应该带领董事会,平等对待所有股东,代表公司利益,而不是大股东利益。这对它既是要求,也是保障。

现实中,有不少新生代险企的控制权掌握在大股东手中,董事长也由其亲自遴选。由于“外觅良将难以信任,内找家臣不能撑场”,这类险企上演了“走马灯”一样换董事长,业绩早已惨不忍睹。

譬如,曾一度飞跃枝头的银行系险企建信财险。2016年10月开门营业,其大股东建信人寿持股90.2%,而建信人寿的大股东则为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共占有51%的股份。换句话说,建信财险是建设银行的“孙公司”,是根正苗红的银行系。

开业至今三年,建信财险就经历了多轮董事长的更换,这些董事长无一例外,均出自建行。

筹建之初,建信财险的拟任董事长为赵富高。其于1982年进入建设银行,历任四川省分行副行长、四川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等职务。而在建信财险获批开业之后,原保监会下发的行政许可中却批准了原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行长薛峰担任建信财险董事长任职资格。

好景不长,2017年12月,薛峰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审查。自此,建信财险的董事长职位便一直空缺,直到2018年8月王云上任。他也是建设银行一名“老兵”,自1987年进入建设银行工作以来,历任建设银行总行机关服务中心总经理、总务部总经理。

在极短时间内经历了三次换将,这对于建信财险这样体量的公司而言,影响不可谓不大。

截至2018年底建信财险保费规模仅为3.44亿元,远远落后于同期成立的前海联合、易安财险、珠峰财险、海峡金桥等公司。

2

-Insurance Today-

总经理“变脸”记:既生瑜,何生亮?

新生代的第二重疑问是: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问,君未归,孤何安?

会下中国象棋的人都知道,在所有的棋子之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将”和“帅”两枚棋子,它们的行为轨迹决定了整场战局的胜败。

董事长与总经理,恰似将与帅。

如果“将”、“帅”上演兄弟阋墙,这对于整场战局的走势可想而知。现实中,尤其是新生代险企,最不缺的就是戏剧性。

今年7月,内斗大戏再次上演。珠峰财险的董事长陈克东离职,任显成为公司临时负责人,代行董事长职责,期限三个月。

虽然珠峰财险对外宣称,此次人事变动是因为第一届董事会届满,陈克东因正常工作调整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但是陈克东与珠峰财险前总裁李更的矛盾,却早已在圈内广为流传。

特别是2018年,一封以李更名义撰写的《告公司全体员工书》,列举陈的六大问题,如窃取公司所有印章、破坏公司战略发展路径、越权插手经营层事务扰乱经营秩序、不当行使职权等。随着矛盾的激化,峰财险临时董事会在未通知总裁列席的情况,决议通过罢免珠峰保险总裁李更职务,一年后陈克东也表示,“离开保险行业”。

内斗风波也将珠峰财险的业绩拖入泥潭。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珠峰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仅为2.06亿元,亏损高达1.38亿元,经营至今仍未走出青藏高原。

李陈之争绝对孤例,今年三月,西南某成立不足三年的寿险公司总经理“闪辞”,即与之董事长间存在矛盾。原因,该董事长此前主要做的是财险,而总经理职业履历皆在寿险,两方思维大有冲突。

3

-Insurance Today-

职业经理人之惑:“赢于起点,输于愿景”

我们从一个职场新人开始在这个社会上游弋,先赢在能力和能量上;

然后,输在愿景和决策力上。

理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沟沟壑壑。

纵观新生代险企发展史,有不少职业经理人抱着颠覆自己的愿景,从老牌险企高管之位,纵身跃入创业的汹涌漩涡。

其中,有保险老将“空降”。如人保寿险副总裁兰亚东辞职南下,创立了横琴人寿。2018年,国寿人力资源部原总经理李国栋也加盟横琴人寿,担任总裁一职。

类似的保险“老将”比比皆是,譬如,徐践在担任久隆财险总裁之前,曾任职平安产险总经理助理。国富人寿的首任总经理储良,曾在复星保德信人寿任总裁、在阳光人寿任总经理助理,并分管个险……

并非所有的相逢都会有美好的结局。

“老将”中有不少人,或遭遇实权旁落,或吐槽不被信任,如候鸟般从一个枝头飞去另一个枝头,很可能没有机会停留太久,就又再次四散飞向新的枝头。

譬如,众惠相互总经理俞伟任职一年不到辞职;融盛财险筹建老将徐广哲早已离职;华贵人寿的前任总经理薛向刚,因为股东变阵选择了回归老东家;就连一直宣称“看好的专业健康保险”的孙伟光,也离开了一手创办的瑞华健康……

离职原因种种,经营业绩不佳是通病。

“仿佛是一个怪圈。很多股东不理解保险公司经营规律,业绩不佳就换人,这也导致公司经营不稳定,业绩更难如人意。”

随之在不足三年的时间内,29家新生代险企完成十余次董事长、总裁更替后,副总裁级的高管也迎来了27次更迭。

4

-Insurance Today-

后记:公司治理“平衡木”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中小公司股东方和职业经理人的矛盾冲突是导致经营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源都是在保险本质规律认识上的偏差、问题所致。

特别是大股东必须对行业有清醒的认知,需要对行业本质规律有所认识。只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可能有真正面向未来的思考。

银保监会成立的“第一枪”就剑指公司治理,监管主官郭树清第一次公开讲话也指向公司治理:

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是现阶段深化银行业和保险业改革的重点任务,是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实现金融机构稳健发展的主要保障。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不外乎是:股东会决定董事会,董事会决定管理层,层层向下授权,而最终权力来自股东会。“公司治理”的核心则是指所有者与经营者如何分配权力。

目前,险企多数掌握在大股东手中,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制度难以建立。“股东一方面想要中国的海量保险市场,另一方面并不愿意放权给专业化人才,甚至不愿意做相应的公司制度优化。”

更有部分股东背景纷乱复杂,缺乏对保险行业的理解和认识,对经营的期待不理性,甚至异化公司的定位和牌照的用途。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企业正常经营期,不管是股东,还是董事会;也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员工,都应该并且努力的“和平共处”,毕竟大家最终的利益保障均来源于企业的经营。

一个企业的崛起不仅需要天时、地利,更需要人和。而“公司治理”可以用资本和回报、内部平衡机制来对管理者做硬约束,保障最大的“人和”。

本周回顾

新生代险企浮沉录①:保险业的“万历十五年”

新生代险企浮沉录②:中国寿险新生代素描图

新生代险企浮沉录③:财险新生代的三重青春期阵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