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3年,于2006年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迎来“大修”。
11月1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2019年第3号令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经中国银保监会2018年第6次主席会议通过,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健康保险坚持保障属性
对于此次全面修订的原因,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健康保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外部环境看,我国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医疗技术和服务不断改进;从行业内部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全面推开,健康保险市场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健康保险保费收入5677亿元,同比增长31%,占人身保险市场的22%,健康保险产品结构、服务内涵、保障人群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另外,“从发挥功能和作用方面看,健康保险已成为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险业服务民生的重要领域。这些对健康保险制度建设和市场监管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上述负责人表示,在这样的深刻变化中,原《办法》已经不利于健康保险进一步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新《办法》反复强调发展健康保险的目的在于提升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在定位上,明确了“健康保险是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健康保险的保障属性,鼓励保险公司遵循审慎、稳健原则,不断丰富健康保险产品,改进健康保险服务,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并通过有效管理和市场竞争降低健康保险价格和经营成本,提升保障水平”。
医疗意外保险划入健康保险名单
新《办法》首次将医疗意外险列入健康保险范畴:“本办法所称健康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或者医疗行为的发生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等。”
对此,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解释称,“医疗意外保险”是一个完整名称,不属于“意外保险”,而是健康保险的组成部分。
据介绍,由于个体差异性、疾病的复杂性以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等原因,同样的医疗行为对于不同病人可能有不同的医疗结果,“行为”与“结果或者目的”不具有一一对应性。因此,在医疗领域,“医疗意外”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词,主要是指医疗行为没有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造成损害。这种损害有预见可能,但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并无责任。加强医疗意外损害保障是医疗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保护患者利益、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门提出,将医疗意外保险作为健康保险的组成部分,要求加快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意外保险被列入健康保险名单。
鼓励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
新《办法》还首次将健康管理以专章写入:“保险公司可以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
对于健康管理服务,专业健康险公司太保安联总经理陈巍表示,健康险是真正体现保险服务能力的险种。比如慢性病管理服务,当保险公司长期承保人群中的慢性病人群达到一定数量时,各种单项慢性病或者复杂慢性病管理服务,不仅可以帮助病人稳定病情,还可以降低由慢性病并发症引起的高额医疗费用。
在鼓励健康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同时,新《办法》对原《办法》中保险公司仅能将12%的保费收入用于健康管理服务进行了调整,明确“对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其分摊的成本不得超过净保险费的20%”。
“原《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公司在健康管理服务费用上的投入。对该比例进行调整,将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健康服务具有差异化的产品。” 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王维逸预测。
新《办法》实施在即,据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完善重大疾病定义、修订重疾发生率表,用足用好税优健康保险政策,研究制定保险业健康管理服务指引,鼓励保险业参与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推进健康保险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
作者:付秋实
编辑:杨晶贻
邮箱:fnweb@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