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11月14日召开的首届总精算师论坛上,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贾飙表示,“目前,所有法定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低于120%的保险公司都要停止销售预定利率为4.025%的终身年金产品”,同时强调“丰富产品供给,推动产品创新。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李致鸿 北京报道
编 辑丨曾芳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11月1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昨日召开的首届总精算师论坛上,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贾飙表示,
“
目前,所有法定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低于120%的保险公司都要停止销售预定利率为4.025%的终身年金产品”,同时强调“丰富产品供给,推动产品创新”。
此前,监管部门已就相关问题组织约谈中德安联人寿、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君康人寿、信泰人寿、国华人寿、恒大人寿、百年人寿、弘康人寿、大家人寿、上海人寿、复星联合健康及信美相互人寿等13家人身保险公司。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监管部门始终采取市场化调节机制,此次是不得已出手。
前一段时间,银保监会为防范行业利差损风险,发布了关于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调整的政策, 并成立了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评估委员会,但一些保险机构仍不审慎,依然销售预定利率为4.025%的终身年金产品,为此监管进行了严格的窗口指导。在此次叫停后,若有违规者,监管将采取严厉处罚措施。
所谓利差损,即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一年期存款利率从最高10.98%一路下滑。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保险公司不仅没有认识到利差损的危害,反而认为寿险产品收益率偏高,是拓展业务的好时机,结果“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最终在监管接连发文下调预定利率后才刹住车。
《迷失的盛宴》一书对于利差损的危害,有这样一段评述:
中国保险业的三大不良资产,首先是20世纪80年代的“长尾保单”,其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乱投资”,但是负面影响最大的是最晚产生的“利差损”。
造成利差损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是负债端的预定利率偏高,另一方面是资产端的投资收益偏低。
另据了解,监管部门同时酝酿规范两全保险产品,考虑可以开发设计保险期间5年期以下、但不得短于3年的两全保险产品,但在偿付能力、额度、比例、备案等方面都将有严格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这既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同期限的保险需求,也是为了满足保险公司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匹配需要,是一种对冲措施。
21君
小伙伴们,银保监此次出手是否会对你产生影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