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戴梦希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给予的充分肯定。通过多方协同推进,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业保险国家,用十几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指导意见》出台后,作为我国开办农业保险时间最早、历时最长、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探路者”,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讲述了该公司在推进农业保险向高质量转型过程中的一些发展经验。
理清政府和保险公司关系
正如《指导意见》所指出,回顾我国农业保险近十二年的发展成果,其“农业生产稳定器”“财政资源放大器”和“社会管理助推器”作用愈加突出。而在农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商业保险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天风证券分析指出,在众多农险经营主体中,人保财险的农险业务占据行业优势地位,其农险保费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45%以上。
人保财险农业保险部主要负责人张海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中国人保(601319,股吧)近年来积极适应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需求,构建了“中央政策性险种为主导,地方政策性险种、商业型险种和创新型险种为补充”的立体式农险产品体系,承保250多个品种,农险产品数量超过3200个。“作为农业保险的重要经办机构,中国人保对于落实好《指导意见》提出的要求充满信心,也具备能力。”
自2007年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险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52亿元增至2018年的572亿元,参保农户从4981万户次增至1.95亿户次,提供农业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加到3.46万亿元。2018年,我国农业保险赔款金额达到423.2亿元,占直接经济损失的16%,是中央财政下拨补助资金的3.7倍。通过对受灾农户的点到点支持,农业保险转变了传统灾害救助“撒胡椒面”的平均分配方式,实现了“精准滴灌”式补偿。
但不可否认,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农户实际需求相比,我国农险保障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承保覆盖面偏低,保额不能完全覆盖生产成本以及农业保险产品体系不能完全满足对农业特色标的、新型风险等的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是当前农险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
我国农业保险采取的是提供财政补贴的政策性经营模式,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理清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关键。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政府在农险发展上确实存在一定“越位”和“缺位”现象。“越位”体现在政府对费率和被保险人赔付的干涉以及对所辖区域内经营农险公司的市场准入限制;“缺位”则表现为因一些地方财政补贴资金不能按时到位所导致的保险公司承保农险资不抵债情况。“对于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险的市场化行为,政府该放手的就要放手。”王国军说。
值得肯定的是,此次《指导意见》特别明晰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不参与农业保险具体经营,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
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大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对于服务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保险公司发展农业保险大有可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实施规模化经营,种植集中风险也更集中,加之这些经营主体资金投入大,有的还使用银行贷款,因此这部分市场主体有迫切保险需求且具备一定支付能力。反观保障水平,“现在保险确实对新型经营主体支持不够有力,保障水平虽然之前有几轮提高,但目前局限于物化成本的保障较多,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少,保障程度有限,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讲不解渴。”
在近年的实践中,保险公司也在努力寻求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渴”的保险方案。人保财险在浙江省量身定制的“绿荫保障计划”就是其中之一。张海军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该计划切实考虑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需求,保障全面,投保灵活简单。该保障方案由“农险+财产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保险”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农险保障包含了生产主体所有经营品种,保障覆盖产值部分,较好地解决了现代农业生产主体近年来对农险产品的差异化需求。农户可以自由选择险种和保障额度,所有品种均集中到一张保单,保险保障一目了然。此外,人保财险还在江苏推出“向日葵”保障计划,在山东推出“农企无忧”组合保险产品,并向全国推广。
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水平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发力地方特色农产品(000061,股吧)保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浙江的部分区域,茶叶是当地支柱产业和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却也是极易遭受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农作物。人保财险根据农户需要,针对不同茶叶品种推出了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在保险期限内,茶园遭遇低温冻害天气,日最低气温降至事先规定温度,不需茶农报案即启动理赔程序。此项业务的开展,增强了当地茶农抵御低温灾害风险的能力,让茶农吃下“定心丸”。
目前,人保财险主动对接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规划,选择“茶菌果蔬、肉蛋奶禽、种药烟花”等18个重点品种大力发展特色农险产品,“一县一品”“一镇一品”的发展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朱俊生认为,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的一些共性的特色产品,应纳入中央财政补贴的范畴,或更好地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借此拉动地方财政对农特产品保险的支持。
科技赋能农险服务升级
随着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探索推动农业保险与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协同整合,有效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成为农业保险在新时代的使命。
为解决农险“面对面服务”问题,人保财险在农村地区中心乡镇、普通乡镇及行政村分别设置“三农”营销服务部7700个、“三农”保险服务站2.68万个、“三农”保险服务点31万个,覆盖了98%的乡镇和54%的行政村,同时组建了一支39万人的农村保险基层服务队伍,累计配置“三农”保险服务汽车超过6000辆,翻山越岭地为农户提供面对面服务。
张海军表示,人保财险的农村保险基层网络体系连接了农村千家万户,力争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不出村上保险,不出村办理赔,不出村领赔款”的“三不出村”服务。如今年“利奇马”台风过后,浙江、山东、江苏等农险工作人员走村入户,连续作战,首笔农险赔款从出险报案到结案仅用时1小时。“这样及时的理赔服务,在抵御农业风险、帮助灾后恢复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在这高效理赔背后,保险科技是重要支撑。为不断提高数字化和智慧经营水平,中国人保加大保险科技投入,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方面持续发力。目前,公司已建立6.5亿亩耕地图斑库,全面上线了新一代农险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农险承保理赔的全流程、精准闭环管理。
“农业保险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科技为农业保险赋能,这是农业保险必须坚持的前进方向。”张海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