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再寿险授权新浪财经独家发布《2018至2019年度人身险产品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重疾险是目前健康险中最主力的产品线。从客户需求角度看,重疾险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大额医疗费用支出的保障需求;从保险公司角度看,重疾险是健康险中为数不多可以同时贡献规模和价值的产品类型。
此外,《报告》还对中端医疗产品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百万医疗是费用报销型医疗产品,综合各方面的风险因素,预计百万医疗产品的赔付成本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恶化。
重疾险保费保持增长态势
产品形态无明显变化
《报告》指出,宏观上看,在监管政策不断收紧、行业回归保障本源的背景下,全行业开门红连续两年受挫,各公司寄业务增长的希望于重疾险的销售上,2018年全行业重疾险新单保费收入已经突破了千亿大关,2019年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对于已经形成市场影响力的“IP”级产品线,各家公司采取的策略是定期迭代。一方面,坚持品牌化的产品经营可以极大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成本,提升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老品牌只有通过不断迭代才能维持其市场活力,保证持续稳定的产出。迭代的方式通常以保持原有产品架构不变,在原有基础上做小改款升级,费率水平略有提升。
从产品形态角度,2019年未发现有明显架构性的变化,普通型终身重疾附带轻症多次赔付仍是市场上最主流的重疾险架构。
以下为2019年重疾险升级的几个趋势:
轻症责任的升级
2019年各家大型险企重疾险的升级点均围绕轻症责任展开。以友邦全佑惠享2019为例,该产品的主要升级点如下:
(1)轻症种类从30种升级至60种;
(2)轻症最高赔付从3次变成7次;
(3)轻症给付金额随给付次数递增,七次的给付比例分别为20%、 20%、30%、30%、50%、50%、50%;
(4)轻症保障取消75岁限制,延长至终身;
(5)轻症多次给付从分组变成不分组。
重疾多次给付的升级
华夏人寿在2019年推出了华夏福加倍版重疾,该产品为目前市场上赔付次数最多的重疾险,理论上可赔付112次。该产品的结构如下:选择了13种恶性肿瘤,包括肺癌、肝癌、胃癌等严重癌症,这些癌症的原发癌和转移癌均可得到一次赔付;另外该产品选择了癌症外的80种特定重疾,每种重疾可得到一次赔付。该产品通过巧妙的产品设计,将赔付次数提高到行业之最,但风险也被很好的管理。
失能/护理型重疾
中端医疗险流行后,重疾险的医疗费用支持功能被挤占,重疾险的功能和定位需要被重新思考。重疾里有很多疾病虽然并不会导致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但是会导致被保险人进入失能或者长期护理状态,进而导致收入损失和护理风险,重疾险在收入损失补偿和护理支持方面的作用应该被突出。
百万医疗产品的赔付成本
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恶化
2016年以来,作为健康险中的网红,百万医疗产品成为了人身险市场各公司的必争业务。然而,这类产品也存在一系列的风险点,随着产品保费规模和客户群体的迅速扩展,这些风险点也逐步凸显出来。
百万医疗是费用报销型医疗产品,一方面,产品形态很多细节均会影响被保险人的医疗选择,从而会对医疗过程和产品赔付直接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被保险人对于产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产品潜在风险点的利用也在逐步强化。综合各方面的风险因素,预计百万医疗产品的赔付成本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恶化。
从特定群体定价不足风险来看,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公司对于中端医疗险的定价普遍采用锚定竞品的方式。由于中端医疗产品经营初期缺乏定价基础,一些市场IP级产品针对特定人群的定价不充足,后续跟进的产品也并没有更正这个问题。
从当前百万医疗产品的实际赔付经验看,非社保人群和50岁以上人群存在明显的定价不充分,以至于出现年轻人群为高年龄人群融资、社保人群为非社保人群融资的现象。一旦当承保人群的年龄结构、社保非社保人群结构发生不利变化,会导致业务出现亏损风险。另外45岁以上人群健康程度较差,建议线下销售的中端医疗产品引入高年龄体检的规则,可大幅度降低赔付风险。
从过度就医(或医疗行为改变)风险来看,过度就医风险,或称医疗行为改变的风险,体现在住院费用和住院率两个维度。
购买了商业医疗险的客户,往往更倾向于使用高品质的自费药物和高质量的人工植入材料,更倾向于采用PET-CT、质子重离子、肿瘤免疫等先进的检查、治疗技术,这些都促使投保人群的住院费用相较于一般人群出现了明显偏移,如下图所示。
《报告》认为,在产品的设计上,可针容易诱发或度就医的责任予以赔付比例的限制或直接剔除出责任范围,比如有些产品不保障心脏支架等植入材料费。对于特需医疗这种仅用于提升住院舒适度的责任,尽量设置自负比例或限定入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