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批准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出资设立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家保险集团”),注册资本203.6亿元。大家保险集团将依法受让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安邦资管的股权,并设立大家财险,依法受让安邦财险的部分保险业务、资产和负债。安邦保险集团将只负责存量保单兑付工作,不再开展新业务,安邦保险集团正式成为历史。日前,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研究员,他对安邦保险集团的风险处置过程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其对我国保险业健康稳定发展和风险防范与化解带来的启示。
激进投资策略带来的多重风险
《金融时报》记者:安邦保险集团是继新华人寿、中华联合保险后我国保险业历史上第三家被接管的保险公司。对其动用的保险保障基金规模是最大的,超过600亿元。是什么经营策略导致了多重风险,致使安邦保险集团被接管?
郭金龙:安邦保险集团是由成立于2004年的安邦财险逐步发展起来,安邦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了拥有寿险、财产险、意外健康险、养老险、银行和资产管理牌照的综合性保险集团。2014年以来,安邦保险集团通过寿险和非寿险投资型业务迅速扩张,保费规模高速增长,到2017年安邦保险集团已经成为国内第三大保险集团。
在被接管之前,安邦保险集团因为其在海内外激进的投资活动而受到关注。海外市场上,安邦保险集团在2014年先后收购了美国华尔道夫酒店、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和德尔塔劳埃德银行,总花费约150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上,安邦保险集团通过“万能险账户”在股票市场上频频买入上市公司股票。2014年至2017年期间,被安邦举牌或临近举牌的上市公司有十家,安邦所持有股权份额较大或成为其最大股东的上市公司有21家,共持有近1705亿元的A股市值,其持有的上市公司以银行、地产行业为主。
激进的投资策略给安邦带来了多方面的风险,其中以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最为显著。首先是期限错配的风险。安邦寿险2015年和2016年的万能险增长十分迅速,2014年和2015年其保户储金及投资款占总负债的比例都超过了20%,在2016年则高达51.6%。从安邦寿险公布的产品信息来看,其万能险产品主要以两全保险和终身寿险为主,两全保险的保险期限一般为3到5年,终身寿险也大都在5年后免收退保手续费,有的在1年或2年以后就免收退保手续费,因此这部分负债的久期实际上是比较短的。安邦寿险的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和2015年的长期股权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都在30%以上,2016年也有19%,这部分投资是为了获取长期收益,与短期负债之间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风险。其次是流动性错配的风险。如果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无法达到投保人的预期,则可能会产生较大规模的退保行为,这就需要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海外投资也面临着更多政治和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等因素带来的风险。由于安邦寿险的保费收入来自国内,却存在大量的海外资产。例如,2016年底,安邦寿险总资产规模为1.45万亿元,而海外资产达9000多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超60%,因此资产与负债之间存在币种不匹配,会存在汇率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
风险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金融时报》记者:被接管前,安邦保险集团的总资产超过2万亿元,是国内第三大保险集团。因此,对安邦保险集团进行安全、有序、平稳的风险处置关系到整个保险业的稳定,也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基本要求。您如何看待对安邦保险集团的风险处置?
郭金龙:由于安邦保险集团的虚假增资以及潜在的偿付能力问题,监管部门于2018年对安邦保险集团进行了接管并开始进行风险处置工作。在对安邦保险集团进行接管前,原保监会在2017年6月就派工作组进驻安邦保险集团,开展现场检查,强化公司现场监管,督促安邦保险集团改善经营管理。2018年2月,原保监会正式决定对安邦保险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为一年,由监管部门成立的工作组全面接管安邦保险集团经营管理,全权行使安邦保险集团三会一层职责。
为了保证偿付能力充足、保护投保人的权益,2018年4月,保险保障基金向安邦注资608.04亿元,安邦保险集团的注册资本维持619亿元。保险保障基金注资后,安邦保险集团的主要股东为:上汽集团(600104)(持股比例1.22%)、中石化集团(持股比例0.55%)和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持股比例98.23%)。2019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决定将安邦保险集团接管期限延长一年至2020年2月22日。2019年4月,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接管工作组将安邦保险集团的注册资本减少至415.39亿元。
2019年7月,保险保障基金和中石化集团、上汽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大家保险集团,注册资本203.6亿元,并依法受让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安邦资管的股权,同时设立大家财险,依法受让安邦财险的部分保险业务、资产和负债。至此,曾经的安邦保险集团已经正式成为历史,由大家保险集团取代。
大家保险集团的成立是安邦保险集团风险处置过程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保险保障基金仍持有大家保险集团的主要股份。保险保障基金是根据《保险法》和《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缴纳形成的行业风险救助基金,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用于救助保单持有人、保单受让公司或者处置保险业风险。维持保险保障基金余额规模的充足性是保险业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遴选并引入优质的资本作为新公司的战略性股东,实现保险保障基金的安全有序退出是后续风险处置的关键工作之一。战略性股东的遴选工作需要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此前保险保障基金分别在2007年和2011年对新华人寿和中华联合保险进行控股,直到2011年和2018年实现完全退出。优质的战略性股东对于大家保险集团未来的发展也十分重要,是大家保险集团能够真正脱胎换骨的关键所在。
对保险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启示
《金融时报》记者:大家保险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对安邦保险集团的风险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安邦”变身“大家”,给保险业健康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郭金龙:安邦保险集团从快速发展到被大家保险集团所取代的过程,是一个风险逐渐累积、爆发并被处置的过程。安邦保险集团激进的产品和投资策略反映出,一些进入保险业的资本对保险业的客观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试图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资金来源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从而导致经营活动脱离了保险的本源,并酿成风险。对于当前的保险业来说,在经营上应当坚持“保险姓保”的发展理念,着力发展保障型业务,使保险回归风险保障本源,切实服务于广大人民的风险保障需求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上应当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坚决守住风险底线,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安邦保险集团的风险及其处置再次对我国保险业敲响了警钟,在保险与金融不断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保险业面临的风险形势依然严峻,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仍将是保险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当前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初步建立了市场行为监管、偿付能力监管和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的现代保险监管“三支柱”框架以及以公司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的保险业风险防范的五道“防线”。原保监会在2012年初发布《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简称偿二代)》,2015年2月17日开始“偿二代”进入正式试运营阶段,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6年3月原保监会发布《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5月原保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评定数据收集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D-SII评定数据收集工作;2018年3月,原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1-5号)》,旨在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提升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我国保险业防范风险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完善。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对资产端和资本端的穿透式监管,识别保险公司的真实风险,使偿付能力监管发挥风险预警功能,守住风险底线。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提高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此外,要构建保险业审慎监管框架,进一步加强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监管,完善对系统性重要保险机构的识别和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图片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