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将进入奖优罚劣时代。
8月7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明确,对于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高和匹配状况好的保险公司,将适当给予资金运用范围、模式、比例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其先行先试。
解决产品负债“两张皮”
“为进一步防范保险业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提升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硬约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这是《暂行办法》的第一句话,也道明了《暂行办法》出台的原因。
据记者了解,此前监管部门对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摸底调研后发现,尽管绝大部分险企基本达到监管的规定和要求,但资产负债错配严重,存在“长钱短配”“短钱长配”问题。
业内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资产负债错配严重的根源在于,产品定价与资产管理“两张皮”的问题较为突出。在保险资产与负债管理中,需要保险公司建立包括投资、精算、销售以及财务等各个部门紧密合作的体系结构,并保证各环节的信息沟通顺畅及时。
为了杜绝“两张皮”问题,《暂行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建立健全资产负债管理组织体系,在董事会下设立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或具有相应职能的委员会),在高级管理层下设立资产负债管理执行委员会,明确董事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或具有相应职能的委员会)和资产负债管理执行委员会的职责,成立或指定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作为资产负债管理执行委员会秘书处。
另外,《暂行办法》还要求保险公司,制定资产负债管理和资产配置管理的内部控制流程,建立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沟通协商机制,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根据自身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建立资产负债管理和资产配置所需的模型,选择适当的管理工具……明确将资产端和负债端都纳入资产负债管理的框架中。
“优等生”将享受政策支持
提出要求,更要落实要求。对于无法落实要求的保险公司,《暂行办法》明确,将采取监管措施。这意味着,银保监会将对保险公司实施差别化监管。
对于“优等生”,即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高和匹配状况好的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实际经营情况,适当给予资金运用范围、模式、比例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经营审慎稳健的保险公司先行先试。
对于“较差生”,即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较低或匹配状况较差的保险公司,综合考虑公司发展阶段、负债特征、资产结构和存在的风险,可采取风险提示、监管谈话、下发监管函、监管通报、进行专项现场检查或现场调查、要求进行专项压力测试以及要求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
对于“差生”,即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低或匹配状况差的保险公司,银保监会在实施针对“较差生”的监管措施外,依据法律法规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差异化监管将有效引导保险机构更加注重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培育稳健审慎的管理文化,不断提升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加快推动行业回归本源。”人保寿险总裁傅安平对此评价道。
事实上,对于差异化监管,银保监会今年以来已经多次进行了“预告”。就在不久前银保监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提高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问题时,相关负责人就表示,考虑在审慎的监管原则下,赋予保险公司更多的投资自主权,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比重。在实际操作中,将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对不同的公司实行差异性监管。
据业内人士预测,《暂行办法》落地,差异化监管也进入实操阶段,这距离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提高又近了一步。
监管部门多方式评估优劣
对于“优等生”“较差生”“差生”如何确定,《暂行办法》明确,“阅卷人”是银保监会或授权派出机构,必要时可以委托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
“考试方式”则由银保监会根据需要,采用材料调阅、现场查验、问卷调查、质询谈话、穿行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与此同时,《暂行办法》也划定了“考试范围”。在考察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时,银保监会将根据保险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评估规则进行评分,包括基础与环境、控制与流程、模型与工具、绩效考核和管理报告。能力评估采用百分制。
在考察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状况时,银保监会根据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量化评估规则进行评分,包括期限结构匹配、成本收益匹配和现金流匹配。量化评估同样采用百分制。
据记者了解,银保监会今年初发布的《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已经从定量和定性两个领域对保险资产负债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作为保险公司是明确知道“标准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