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苏向杲
6月25日,银保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险资运用余额为17.0238万亿元,这是险资运用余额首次突破17万亿元。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其中,银行存款达2.5558万亿元,债券达5.8012万亿元,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达2.1209万亿元。
在险资运用余额突破17万亿元之际,监管再次释放股权投资重磅信号。《证券日报》记者6月26日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获悉,近期在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暨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二期工作会议上,银保监会资金部副主任郗永春表示,保险行业应努力提升股权投资能力,监管部门也将在政策上赋予保险公司更多的投资自主权。
险资配置固收类资产近五成
权益类投资仅占12.46%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今年5月末险资运用余额为17.0238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达2.5558万亿元,占比15%;债券达5.8012万亿元,占比34.08%;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达2.1209万亿元,占比12.46%。
不难看出,险资对银行存款及债权的配置比例合计高达近50%,固收类资产仍是当下险资配置的“大头”。在备受关注的权益类投资方面,险资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配置,5月末虽较4月末有一定提升,但占比仍较低。
险资的资产配置结构为什么出现以固收类为主的情形?在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看来,这是由保险资金的固收属性决定的。
周延礼表示,保险资金负债端要考虑负债性质,特别是寿险,将来要在保险责任到期之后给付给保险受益人,财产险负债端在保险责任没有结束时候也不能说明保险资金的收益性和安全性都有充足保障,一定要等到保险责任结束时,保险资金负债才会有一个圆满的句号。
保险产品的上述特性,决定了保险资金是长期负债资金,追求安全、审慎。需要多元化、分散化、差异化投资,以满足期限、收益、风险的适度匹配。周延礼强调,要改变保险资金运用的格局,首先要坚持保险资金的基本要求,比如安全性作为第一位,流动性放在第二位,效益性放在第三位,一定要把握这样的原则。
权益类投资占比有待提升
监管鼓励险资入市
在上述险资配置格局下,今年监管多次鼓励险资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银保监会正在积极研究提高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的监管比例事宜。总体方向是在审慎监管的原则下,赋予保险公司更多投资自主权,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优势,提高证券投资比重,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今年3月1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也表示,监管部门总体鼓励和支持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入市,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周亮表示,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保险资金具有长期资金功能,所以总体是鼓励和支持的,但险资对于所投资的行业和具体能投多少(规模),还要考虑行业结构布局等问题。
而郗永春近日则指出,以股权投资为主的直接融资是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适当加大股权投资力度是金融业支持行业转型和结构性改革的重大责任。相比于其他金融资金,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和供给稳定的特性,可以实现跨周期的配置,减少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符合股权投资的内在需求。
郗永春认为,对保险资金来说,股权投资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在看到股权投资相较于债权投资具有更高性价比的同时,也应正视保险行业因股权投资能力相对欠缺而带来的挑战。保险行业应努力提升股权投资能力,监管部门也将在政策上赋予保险公司更多的投资自主权。
此外,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也表示,近年来股权投资已成为保险资金配置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成为保险资金支持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和民生建设、提升保险资金配置效率的重要渠道。在新时期下,保险业要更好地发挥险资作为长期、稳健、持续性资金的专业优势,推动股权投资健康有效发展。
对于险资权益类投资,申港证券分析师宋劲认为,当前唯有债券和权益类投资能满足险资收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