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致鸿北京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2019年第一季度,在各地银保监局开出的近200张罚单中,其中一半“剑指”保险中介,问题包括给予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合同约定以外利益和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等。
“随着大量具备资金、技术、互联网流量优势的资本进入保险中介行业,保险销售日益呈现主体多元、渠道多样的特征,保险中介行业与多个行业产生深度融合。为此,保险中介监管要更加突出风险导向,持续治理非法从事保险中介业务活动、非法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专业中介违法违规等问题。”这段话出自中国银保监会中介部主任姜波近期在《保险业风险观察》上的一篇撰文。
今年以来,银保监先后下发《加强保险公司中介渠道业务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数据清核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数据清核工作的通知》、《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等针对保险中介的规定和文件。
姜波在前述撰文中表示,对保险中介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按照全渠道监管思维,秉持“机构持牌、人员执证、透明监督、严打非法”的原则,切实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合规是行业发展底线
近段时间以来,保险中介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此前,一位保险公司负责人曾举例称:“一些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已经畸形发展,无论是哪个渠道的业务,都要去中介渠道绕一圈。虽然手续费不一定都给了中介机构,很多打折返还给了消费者,但这样不透明,容易出现跑冒滴漏。如此,不如放开价格,让大家在明面竞争。通过手续费解决这一问题,会造成数据上的扭曲,即实际价格与实际成本不相匹配。”
不过,某保险中介公司人士指出,合规经营的中介公司并不是乱象源头,真正的乱始于黑中介,作为合规的中介,更希望市场平稳发展。
对此,大童保险董事长兼总裁蒋铭认为:“行业健康发展本身就应该把合规作为底线。创新的底线就是合规,这是非常重要的。为顾客创造价值,在这个领域怎么创新都不为过,但是这种创造价值应该遵循监管的要求。”
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保险中介集团公司5家,全国性保险代理公司240家,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1550家,保险经纪公司499家,已备案保险公估公司353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3.2万家,代理网点22万余家。保险公司个人代理人800多万,专业代理机构销售从业人员334万,经纪机构执业人员23万,公估机构执业人员2万。
2018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4万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7.4%。近5年来,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占比始终在80%以上。
“服务比销售更重要”
保险中介何去何从?蒋铭认为:“保险行业过去始终有个误区,认为保险公司是卖保险的,保险中介也是卖保险的。很多人把保险中介对于销售方面的职能看成唯一。过去五年,互联网保险开始崛起,大家又开始讨论互联网要颠覆保险销售,但是现在大家好像谈得最多的都是,怎样更便捷地把保险卖出去,还是停留在销售上。”
“其实,这个观点是有偏颇的,服务比销售更重要。”蒋铭强调。“现在大家都在争论,保险中介的从业者会不会成为新时代保险销售的主角?因为我在这一领域,我当然希望是,但我认为它也未必是,它也有它的局限性。”
“现在很多的保险中介,只是保险公司传统专属队伍里分出来的一支,本质上从组织模式、销售模式到制度分配模式,再到培训模式,跟保险公司专属代理队伍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它要成为主角是没有道理的,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和革新,没有迭代旧事物的能力,凭什么成为主角呢?”蒋铭质疑。
蒋铭认为:“当然,不排除有一些专业中介具有非常强的创新精神,而且具有迭代的基因。这样的中介有可能会冒出来,但我认为只是少数,这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十分不容易。”
对此,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许闲表示认同。他认为,未来具有特色的保险中介会进一步崛起,保险中介市场会进一步细分。随着细分市场进一步明显,保险中介在整个保险产业链的角色也会逐渐地发生变化,保险中介不仅仅是未来保险公司销售的一个通道,会在产品设计、产品定价发挥更多主导权。
蒋铭还强调:“我认为保险的中间商,应该既在销售端做销售的工作,也要把服务端的工作提前准备好。如果没有协助消费者把理赔做好的话,前端做得再好,也称不上是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公司。因此,保险的渠道进步,终究还是看谁的效率更高,卖的是什么,服务怎么样。”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