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了A股金融高管的身价,其中财富百万(2018年薪酬、分红及最新持股市值之和,均为税前数据)的达659人,更有24位金融高管财富超千万 。但在金融高管们高薪的背后,却是一般工作无法比拟的因经营决策、信息披露等事由而面临的巨大的决策、管理和法律风险。
为了转移这类风险,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简称“董责险”)在国内的热度也逐步攀升。董责险是职业责任保险项目下的子险种之一,用来保障公司董事、监事与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他们的管理职责时,而面临的潜在的个人责任、公司补偿责任和公司证券赔偿责任。
董责险的诞生源于20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高达95%的上市公司都为自己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了董事责任保险,香港上市的公司也有很高的投保率。然而在国内当前3600家上市公司中,大约只有不到8%的公司购买了董责险,投保率整体较低,投保公司中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占的比例较高。
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特殊风险部的高级总监毛亮介绍了目前董责险在国内投保率不高的原因:“A/B股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需要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然而由于一些认知误区,没有认识到这份保险是在替公司在转移风险,反而觉得是为高管在买福利。一些观点认为,既然是个人过失造成的损失应该由个人自己承担,不应让公司来承担,最后买单的还是股民。此外还存在对保险的不信任,认为即使真的有诉讼和索赔发生,保险公司也会以各种原因拒赔。这些误解和错误认知都严重阻碍了董责险的推广。”
董监高责任险,全名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公司赔偿责任保险,赔偿责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及公司为个人责任进行的补偿,另一部分是公司自身的责任。而目前在A股市场中,投资者索赔最后由董监高个人承担责任的非常少,多数情况都是公司承担赔偿。这一保险的核心其实是对公司的证券赔偿责任的保障,公司本身并没有行为能力,是通过董事会和管理层来运营的,依赖个人来承担高额的证券赔偿责任是不现实的。并且董责险“专款专用”,即便公司出现资不抵债,无力偿付的情况,董责险保单可以作为可执行资产,用于赔偿利益受损的股民,因此其实是保护股东利益的。
虽然国内的董责险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也逐步加速。随着国内相关立法及监管的加强,公司董事及高管个人受诉的几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公司也认识到了董责险的重要性。据毛亮介绍,苏黎世保险的董责险保费收入近三年保持在10%-20%的增长,略高于整个行业的增长水平。
当前对国内上市公司和董事高管的诉讼内容主要集中在招股书、财务报告内容含有重要事实之不当陈述、招股书遗漏、虚假陈述等信息披露问题,尤其是在收入确认,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披露以及重组过程的信息披露上暴露出的问题较多。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董责险其实是个非常有针对性的保险计划,可以提供包括证监会行政调查中相关的律师费和调查费;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双方和解所协商的赔偿金额或经法院裁决的赔偿金额,以及相关的律师费和诉讼费用。
对于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而言,董责险更是应对美国证券市场特殊法律环境的必备保险。美国投资者的法律意识十分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研究深入,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有虚假陈述,或者夸大宣传等情况,就会采取集体诉讼的方式来索要赔偿。很多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诉讼量也正在增多。
相关资料显示,赴美IPO企业最近五年购买董责险的主要费率区间为3%-5%,也就是说获得1000万美元的保额需要支付30万美元-50万美元的保费,但是近一年费率出现急速上升,10%的费率也已经非常常见了。毛亮介绍:“国内A股费率经过连年下跌,区间大约在0.1%~0.3%,但近期来逐步回升,有些费率已经达到1%。”
目前,国内提供董责险承保能力的多为外资公司,除了苏黎世保险外,还有美亚、安达、安联等,人保、平安、华泰等中资公司也都是市场上的主要承保公司。董责险保单多数是保险经纪公司通过与保险公司的谈判为企业量身定做,定价条件不同 ,承保的责任范围也有很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