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香港监管画像“保险通”:仿效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 | “大湾区”有望先行试点“高保障” -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4:51:1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香港监管画像“保险通”:仿效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 | “大湾区”有望先行试点“高保障” “我们正在探索研究如何落实保险通,仿效债券通、沪深港通采取的封闭管道,让香港保险公司在大湾区内城市以试点形式
香港监管画像“保险通”:仿效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 | “大湾区”有望先行试点“高保障”
香港监管画像“保险通”:仿效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 | “大湾区”有望先行试点“高保障”

“我们正在探索研究如何落实保险通,仿效债券通、沪深港通采取的封闭管道,让香港保险公司在大湾区内城市以试点形式销售结构相对简单,保障成分较高的产品。而保单期满红利及理赔金必须全数返回内地。”

郑慕智坦言,“保险通”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两地监管机构的合作,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制度的配合,从而确保运作有序,风险可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粤港澳大湾区保险通初期或涉及医疗保险、机动车保险。为此,香港保险业界此前曾建议政府设立覆盖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网上医疗保险销售平台“医保通”,以便大湾区的内地居民无需来港,便可通过互联网,办理向香港保险公司投保及索赔等程序。

上述平台拟设定为封闭式系统,内地投保人向香港保险公司缴交的保费,会用作日后向这些人士的赔偿或分红资金,以确保资金保留在内地金融系统。

据报道,保险通可能采用先行先试方式,服务中心有望在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或广州南沙等地区落地。同时,香港保险业联会已于近期向会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在内地设立客户服务中心的期望,包括是否考虑由保险业联会设立中央服务平台,从而令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亦可受惠,或者倾向于自行设立服务中心。

02

前期铺路达成共识

早在2018年5月,郑慕智就探访中国银保监会、外汇管理局和国资委,主动向银保监会提出允许香港保险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设立保险服务中心,希望以大湾区成立保险服务中心作为试点,长远目标是推出“保险通”。

对于此项建议,中国银保监会表示可以考虑,但因缴费方面涉及一定外汇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此之上,香港保监局提出了“封闭式管道”概念,借鉴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方式将香港和内地在保险市场连接起来。

香港保监局于2018年7月与中国银行(601988)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达成共识,让内地保险公司如果分出业务予符合资格的香港再保险公司,在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下,资本额要求可获降低,而这对于香港保险业来说是不错的发展机会。

对于内地保险企业来说,“保险通”可能构成竞争,尤其考虑到香港的保险产品较具竞争力,而且性价比更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竞争或可引导国内保险产品的优化,从而促进产业的提升。

03

2月指引出炉,备战开启

今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出台。

《纲要》明确指出

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机构。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友邦(香港)区域执行总监容永祺在一份提案中也建议,在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方向下,先落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香港寿险服务中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金融和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

在政策利好下,三地保险市场互通是必然的,但考虑到外汇问题不会一下子放开,很大几率是消费型和保障型的保险产品先试点放行,投资型的产品会逐步放宽额度。

在推进“保险通”方面,香港保险业界尤为积极。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1季内地访客带来的新造保单保费占个人业务新造保单保费的26.4%,2018年全年,这一比例更高达29.4%,也就是说2018年有近三成的新造保单来自内地访客,如果跨境门槛放低,或能为香港保险业界带来更大的进益。

对于香港保险业界,尤其外资保险商来说,“保险通”的通车无疑开启一片蓝海。根据国内的监管制度,外资保险公司只能通过与当地机构合作的形式在国内经营保险业务。如果有关政策落地,这些外资保险公司就能通过有关法规,在内地独立经营保险业务。

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保诚(02378-HK)为例,该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内地市场,与中信集团成立合营公司在内地经营寿险业务,2018年,中国内地所贡献的经营溢利仅占保诚合计经营溢利的7%左右,低于香港、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最近保诚将香港保险附属公司的法定所有权由M G Prudential的受英国监管保险实体,转让予英国保诚集团亚洲有限公司,从而接受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的监管。此举除了自身的业务需要外,或许也是为了未来抢占大湾区市场而做出的准备。

04

打破壁垒、筑起防火墙成关键

香港保险产品由于产品丰富、收益高、保费优惠等而深受内地消费者的欢迎,不过早前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所提到的几个问题十分值得深思:

01

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内地居民投保需亲赴香港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

事实上在内地并不允许购买香港保险,此属违法行为,因此要投保必须到港并签订合同。

02

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

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保单均以港元或美元结算,直接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与此同时,可能面对外汇管理政策变更的风险,例如以期交保费方式购买长期寿险保单,可能因为外汇支付政策发生变化而无法续期保费。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的数据,2019年第1季内地访客带来的新造保单保费为128亿港元,其中约99%为非整付保费保单,即保费不是以一笔过模式支付。

03

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内地对分红保险产品有三档演示红利水平,但香港没有明确要求,而且一般采用比内地利率高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此收益率不能保证实现。

04

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

05

产品条款表述与内地不同,可能引发合同纠纷。

总而言之,监管机制、产品标准等等的不同,处理索偿和客户售后服务以及上述之风险,是横亘在“保险通”实现的实际问题。

丁当财富管理工作室创始人

丁当

在香港金融业从业多年的丁当财富管理工作室创始人丁当介绍称:“封闭管道会有利于金融资金的流动,因为它是定向的仅用于保险金理赔款的出入境,所以避免了其他板块的资金跟资金的混同,也有利于国家的外汇安全、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按照容永祺的设想,由于目前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把资金直接过境到香港续保,而期满及理赔资金也不能直接存入内地银行,如果由服务中心代为收取保费,后续索赔款直接汇入客户在大湾区的银行账户中,可以让已离岸的资金回流内地。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

王绪瑾

“保险通”的进入将给内地保险市场带来比价和比质的压力同时,也会倒逼内地市场改善服务质量。“保险通”可以促进内地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互动,同时可能还会促进内地《保险法》的修订。

随着内地中产阶级群体的崛起,内地居民尤其是大湾区内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内地游客已成为香港保险市场的生力军,2018年新造保单保费仍高达476亿港元,占整体市场的29.4%。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粤港澳三地保险保费收入据统计约116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总额的四分之一。

5月31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2019年首季香港保险业数据,由内地访客带来的新造保单保费为128亿港元,同比上升7.9%,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6.4%。

若“保险通”政策落地,内地居民或许不用再去香港投保,续保以及理赔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