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大湾区探索医疗保险互通机制 支付问题待解-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4:50:2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本报记者 陈若萌 深圳报道从学术交流到临床医学合作与基础研究,大湾区的跨境医疗合作正在前所未有地积极推进。5月16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10届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在香港落幕。依托品牌高校科研资

本报记者 陈若萌 深圳报道

从学术交流到临床医学合作与基础研究,大湾区的跨境医疗合作正在前所未有地积极推进。

5月16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10届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在香港落幕。依托品牌高校科研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合理转化的医疗创新产品,成为了本次展会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香港也正逐步搭建医疗创科平台,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深三地医疗深化合作。

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近日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澳门特区政府积极推动为常住于大湾区并持有内地居住证的澳门居民,购买当地的医疗保险。早前澳门卫生局与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深入探讨,就协助在大湾区生活和居住、持有内地居住证的澳门居民,参加当地的医疗保险制度达成了基本共识,争取将整个珠海作为大湾区“先行先试”的地区,并逐步扩展至大湾区其他8个内地城市。目前双方正在磋商实施细则。

谭俊荣表示,特区政府倾向为澳门居民承担参加内地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财政补贴部分,如果条件合适,也将考虑对参保人的自付费用予以报销,但必须得到国家及广东省、市相关部门的认同,并应与内地的既有做法保持一致。

此前,深港病人转诊、香港长者医疗券试点跨境在深圳使用的尝试也为大湾区内的医保互联互通打下了基础,大湾区医疗深化合作正当时。

香港积极搭建医疗创科平台

在此次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会上,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展商共同展示最新医疗科技创新成果。记者发现,大学实验室研发的创新科研成果,该如何来转化成为真正的产品,以供有需要的人群使用,成为了现场医疗行业人士讨论的热点。

在澳科环球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叶琳看来,这需要产学研的相互结合。叶琳在5月21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觉得整个组合应该是由科研加上发展再加上产业化,三个轮流不断地在循环发展,因为在发展科研成果的过程中,要面对产业化的过程,这和实验室的环境是有区别的,这三部分应该是紧密地套在一起。我们都是希望把好的产学跟研究和市场都能结合在一起,不要把好的东西只停留在实验室,这样就能帮助注重健康和有需求的人减轻负担。”

与此同时,随着今年年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出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也在香港创科界产生热烈反响。在本次展会上,香港科技园生物医药群组总监黄思铨表示,大湾区建设为创科带来新机遇,在医疗创科方面,香港也正在逐步搭建平台,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思铨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去大湾区,具体有两个重要方面,第一个是在标本(Sample),另一个是在数据(Data),希望达到在大湾区内互通的功能。现在香港需要大数据,去进行很多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我们医疗医药健康方面是很有作用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很多的大数据平台(Platform),我们希望能够带到大湾区去发扬光大。”

横琴先行先试探索珠澳医保互通

同时,早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市长姚奕生就表示,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珠海将探索澳门就医券、医保在珠海使用。此外,还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横琴与澳门GDP和税收共享分成的政策安排。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22日,珠海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可参加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照珠海市有关规定享受同等医疗保险待遇。试点时间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试点期限半年。

“这些都标志大湾区人才互通机制的再突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指出,香港和澳门在医疗体系发展成熟的同时,也面临着明显的局限性。香港澳门地少人多,发展房屋、医院、养老设施等,都让医疗界十分头疼。也正是因为人手和设备并不充裕,广东地区已经风行多年中医服务,在香港却连一家正式的中医医院都没有。而澳门特区政府此举将鼓励更多澳门居民到大湾区就业、学习,有利于湾区内人才流动,也利于三地医疗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与深化合作。“不过要真正实现大湾区医疗资源的深化合作,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三地之间的政策和人才关系。”林江表示。

珠海市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指出,结合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保障制度特点及珠海实际,将于今年7月1日开展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文件指出,在横琴办理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澳门居民(已在珠海就业的人员或在珠海市各类学校就读的学生除外),可凭居住证以学生和未成年人或城乡居民身份办理参保。

珠海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试点期间经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协商,参保财政补贴费用由澳门特别行政区财政承担,个人缴费费用由个人缴纳后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规定申请补贴。

谭俊荣在5月6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该试点工作,将成立珠海、澳门两地医疗保险联合工作组,做好两地医保筹资和待遇方面的衔接及宣传工作,引导符合条件的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参保。同时,组织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下一步政策调整的依据。

“横琴的先行先试只是一个开始,很快将会把试点范围扩展到整个珠海,然后就是整个大湾区。”谭俊荣表示,未来也希望在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及相关机制的协调下,探索更多澳门与广东省在医疗资源方面的合作。

“9+2”各城市间的医疗水平、资源、需求和痛点都不一样。林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发展很明显有区域性差别,如香港在健康产业教育和健康医疗产业服务水准方面国际领先,越来越多内地高收入人群到香港就医,而且香港高水准医疗服务比内地在品质、价格上都有优势,包括医生的医疗服务的标准、用药水平、药品质量水准等。而内地在发展房屋、医院、养老设施等硬件设施方面,更有优势,如果双方可以软硬结合,那未来最终受惠的将是整个大湾区居民。

医保支付问题需解决

如何解决在大湾区内的医保支付问题,是大湾区医疗合作不能绕开的一个核心话题。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面对的是“一国两制”下的医疗体制,医师制度、医疗支付、医保和医疗社工系统都不一样。

具体来说,从支付上看,包括粤港澳三地的居民医保的互相认证,以及区域内商业医保结算方式都仍然存疑;加上粤港澳三地采取的医疗管理标准认证都并不一致,这些检验机构互联互通的程度都会在实际上限制大湾区内的医疗合作。

其中,医保支付对患者的就医体验影响最为明显。此前,粤港医疗服务市场尚未真正打通,港澳居民在内地的医疗费用只能自理,内地城市医院主要服务本市户籍居民及在本市买医保的人,城市之间的医保仍然未实现通用。“此次澳门与珠海的合作如果能够给出可供参考的实施细则,总结出一些经验,将有利于接下来大湾区整体医保的互通和医疗资源的整合。”庄一强表示。

近年来,深圳为港澳独资在深开办医疗机构创造了宽松条件,设置了专门的办理窗口,并承诺办理时限为15个工作日。目前,深圳已有8家港资独资医疗机构。深圳目前选定了7家公立医院、香港选定2家医院两地病人转诊试点工作。自2015年10月起,移居内地的香港长者已可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港府资助的医疗券支付基本医疗服务的费用。根据港大深圳医院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9月17日,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长者医疗券的人次已达10501人次。

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澳门人王家森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之前香港长者医疗券就试点可以跨境在深圳使用。如果未来像自己这样的澳门人也可以享受广东省任意城市的医保,将会吸引更多澳门的年轻人来广东工作。“现在我看小病在深圳看觉得花点钱无所谓,但是去年做了个小手术还是回澳门做的,因为没有医保的话手术费、医药费对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这也是不少香港、澳门朋友不愿意来内地工作的原因。”王家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