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险资稳健性投资的特点及偏好,有机构预计,险资“增肥”对A股市场利好作用有限。
近期有消息称,“银保监会正积极研究修订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拟在当前30%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提升”。据多位险企人士表示,险资权益投资上限或将提高到40%。早在2015年7月8日,中国保监会曾发布《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称,符合相关条件的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达30%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按此规定,银保监会拟将险资权益投资上限提高到40%具有法律基础。
险资权益投资上限提至40%,将给A股市场带来多大的利好影响呢?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7.0554万亿元。据机构测算,一旦险资权益投资比例提升至40%,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近万亿元增量资金。但也有机构理性认为,鉴于险资稳健性投资的特点及偏好,预计险资“增肥”对A股市场利好作用较为有限。
虽然有个别险资的投资策略比较激进,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已逼近30%上限,但就整体运作情况看,险资在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上还是非常稳健、甚至是保守的,很多险资的实际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也就在10%左右。据银保监会公布的《2019年1-3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显示,截至3月末,险资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总额为2.11万亿元,仅占险资总资产19.11万亿元的11.04%,离30%的上限仍相距甚远。这说明,就算将险资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升至40%,对于险资的投资意愿也难以形成实质性影响。
部分险资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而非二级市场的个股炒作。例如,最近几年,一些银行大量发行优先股,就受到险资的高度关注。由于优先股具有稳定的股息收入,部分优先股还可以转为普通股,因此,优先股的发行更容易受到险资为首的机构投资者的欢迎,很多险资也是不吝资金,积极参与其中。而优先股一旦转为普通股,相当于增加了股票供给,反而会对A股二级市场构成一定的打压作用。
还有一些险资,更愿意加大对港股的投资力度。险资的投资理念以“稳健”为主,大多以蓝筹股为主要投资对象。与A股相比,对应的港股价格通常会更便宜,以至于A、H股之间存在巨大价差。截至5月21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为124.75点,这意味着,A+H股公司的A股价格平均要比H股价格溢价24.75%,H股显然要比A股更具投资价值。2018年以来,中国平安(601318)已分10次买进工商银行(601398)H股(01398),合计持股比例已超过11%。
此外,随着科创板的推进,险资作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也将为投资科创板企业做好准备,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沪深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形成资金分流的作用。
□皮海洲(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