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江苏,南京。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紫金财险”)在“10岁生日”之际,一口气发布了三份股东变更公告,宣告股东的“两进三退”。
浙江,杭州。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商财险”)低调的迎来了自己成立十年的第五任董事长。
246公里的距离、同处长三角地区经济中心的省会、同步成立的两家财险公司,都曾是地方险企“扩容潮”的“弄潮儿”。
从明日之星到黯然失色,不过一轮回。
昔日,保险牌照被视为各地在区域性金融中心争夺战中的重要砝码,地方性险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些地方性险企的共性是:地方政府牵头“搭台”,地方国企争做股东,注册资本金远超5亿元的监管规定。
其中,上述两家“弄潮儿”紫金财险、浙商财险更是豪气干云,凭借高起点、高配置、高调开业,被誉为最闪耀的“双子星”。
如今,保险业早已非曾经的江湖,竞争态势、盈利环境不可同日而语。诸多背景因素交杂下,股东的冲动也逐渐平息、日趋理性。
历经十年,“双子星”已不复当年光芒,反而逐渐暴露出经营中的问题种种。
一厢是内部问题重重,另一厢是外部踩雷频频。
紫金财险在股东更迭的同时,还面临内控机制不健全、规划管理薄弱等问题。
浙商财险更是踩雷“侨兴债”,爆出“老鼠仓”。在巨额亏损的同时,还是监管处罚榜上的常客,变身“亏损之王”。
这两家“弄潮儿”的尴尬处境仅是缩影。
当年的保险“地方军团”挑战重重,业绩亏损、经营困难、发展失策、风控不足、股东更迭、高管动荡……
风起云涌的保险业,从不缺鲜活又残酷的前车之鉴。为免重蹈覆辙,如何找准定位才是解困之径。
01
增长失速、亏损加剧
作为曾经的“明日之星”,成立较早、扎根于中国经济强省江苏、浙江,坐拥得天独厚的市场资源、政府背景,浙商财险和紫金财险一出生就被市场寄予厚望。
然希望与现实总距离重重。二者虽然成为少数走出“省内”的险企,但保费至今仍未迈出中小险企之列。
总结紫金财险的承保、投资两端,最大的特点是:盈利靠投资、车险全覆没。
紫金财险的经营算得上稳健。迄今,基本实现了“立足江苏、服务华东、辐射全国”的战略定位。官网显示,其在江苏全境,以及北京、上海、浙江等24个省(市、区)覆盖了机构网络分支近400家,员工队伍超过6000人。
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紫金财险的保费收入增长较为缓慢。2012年至2018年分别是23.13亿元、30.31亿元、33.67亿元、41.90亿元、49.45亿元、50.86亿元、54.89亿元,在全国市场的所占份额也一直在0.5%上下起伏,从未有所突破。
虽然,紫金财险在成立的第三年就实现了盈利,但是业绩波动较大。2012年至2018年,利润情况分别为0.17亿元、0.04亿元、0.74亿元、1.02亿元、0.60亿元、0.77亿元、0.1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紫金财险再度出现亏损,净利润亏损0.64亿元。
有消息人士分析称,紫金财险近年来盈利依赖于投资,承保始终难如人意。
《今日保》查询年报发现,紫金财险前5大保费收入来源险种分别为机动车辆保险、责任险、企业财产险、意外险和健康险,仅有责任险在2018年实现了106万元承保利润,其余全军覆没。
车险一直是其第一大险种,但近8年来,车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累计亏损超过18亿元。除了2018年亏损在1.21亿元,其余年份车险亏损全部在2亿元以上。
对标紫金财险,浙商财险的业绩则可用惨淡来形容。
成立至今,浙商财险在浙江、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东等15个主要省份、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开展业务,各级机构200余家,较紫金财险缩水近一半。
至于保费收入,2012年至2018年分别是22.93亿元、30.62亿元、32.62亿元、33.24亿元、34.8亿元、37.36亿元、43.98亿元,在全国市场的所占份额也一直在0.4%左右浮动。
浙商财险在2011年就实现了盈利0.15亿元,领先于紫金财险。但是好景不长,自从踩雷“侨兴债”以后,2016-2018年,累计亏损额高达19.27亿元。
《今日保》查询年报发现,浙商财险保费收入排前五名的险种依次是机动车辆保险、责任保险、企业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工程保险。仅有工程保险实现承保利润0.0748亿元,剩下险种尽数亏损。其中第一大险种,车险亏损3.7亿元。
有监管行业人士表示,当初发起设立地方性险企,希望其能针对当地量身定制特色保险产品,实现市场细分,与大型险企实现差异化竞争。但是,迄今为止,很多地方险企产品都走上了同质化的道路,在马太效应强化的中国保险业,地方军团的成长性难言乐观。
02
内忧外患、风险潜藏
数据之下是潜藏的危机。
高管更迭频繁,是地方险企一直面临的问题。
日前,浙商财险正面临新一轮的人事换血,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秉学离任,来自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的房弢已经出任该公司新一任党委书记。这已经是该公司成立十年来第五次更换一把手。
有媒体报道称,空缺近三年的总裁之位也有了新的人选,系原永诚保险副总裁、首席风险官孔兵。但是任命尚待监管批准。
紫金财险的董事长也是曾经“两年两换”。2015年,黄东峰走马上任。仅一年后,江苏省政府就发布了任命李明耀为紫金财险董事长的通知。今年年初,紫金财险宣布原董事、总裁许坚离职。
在此背后,市场化高级职业经理人与地方国资股东间的磨合困难,几乎是所有地方法人保险公司的缩影。
高管团队的不稳定,直接导致了机构风控能力薄弱、管理问题层出不穷。
2016年,一场踩雷事件让浙商财险卷上风口浪尖。据悉,浙商财险曾经违规为侨兴电信、侨兴电讯两家共计11.46亿元的私募债券提供的履约保证保险,单未按照规定办理再保险业务。最后,不得不“自掏腰包”进行大额赔付。此后,2017年投资经理“老鼠仓”罚单,2018年暂停部分新业务后,浙商财险的内部风控被认为明显缺失。
2019年,浙商财险内部控制机制却依然没有改善。开年伊始,便成为第二家收到银保监会行政处罚的险企——这是由于在2018年银保监会叫停其非车险新业务和保证保险新业务后,浙商财险依然通过批单的方式延长保险止期,对监管的处罚置若罔闻。
紫金财险也是监管榜上的常客。尤其是去年,紫金财险先后收到3封监管函,成为遭监管函点名最多的保险公司,分别涉及业务、产品和投资,包括销售不规范;产品条款要素不完备、精算报告费率定价不合理;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管理不规范、股票投资执行控制不严格等等。
03
寻找“护城河”
“双子星”仅是地方险企的缩影。
一叶知秋,而今不少中小险企依然在经营的困境中挣扎。
成立之初,不少地方性险企,尤其是财险公司,抱着“靠股东喂饱自己”的心态经营和股东高度相关的业务,如此以来,股东方掌握实权,但缺乏对保险的前沿认知,常对职业经理人提出不符合行业规律的要求,更有治理混乱、沦为“现金奶牛”者。
而有市场背景的总经理到地方系险企经常遭遇水土不服,才能、作用难以发挥。股东方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尴尬,种种导致最终险企经营困难。
如今,在国企“脱虚向实、回归主业”的指引下,股东恐怕分身乏术。地方性险企更多的将自己走向市场,迎接挑战。
如何突围?
突围的关键是寻找新的“护城河”,而股东亦从来都不是“护城河”。
《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有迹可循
“
支持中小保险公司创新发展,形成特色化经营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保险需求”。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比起数量扩容,市场更渴望特色服务的保险公司。
”
家家大而全、人人拼规模必然不是保险供给侧改革的本义。财险市场不应是各类险企混战的泥潭,而是差异化精品化的百花齐放;地方经济需要的也不是产品服务的简单复制,而是量身定制的保驾护航。
说易行难,突围之路慢慢其修远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