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圈的瓜多到吃不过来。
前有66万奔驰女车主的辛酸维权路……接着是工作996,生病ICU……许志安出轨被实锤……最后是视觉中国(000681)被罚30万……
从汽车圈到职场圈到娱乐圈再到商业圈,
真是接二连三地上演着一出年度大戏。
这不,保险圈也来凑了热闹。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银保监会在4月12号开出了一张罚单,
处罚对象正是支付宝上相互宝的前身,相互保的承保公司——信美人寿。
经银保监会调查,信美人寿存在两项违法行为,罚了93万。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那到底因为什么被罚的呢?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处罚书来看,“相互保”违反条例如下:
大白话解释就是,
一是信美人寿对外宣传该产品是经过银保监会正式备案过,依法合规的保险产品。
但实质上相互保已经不是之前报备的产品了,用一个稍微不恰当的形容词来说就是披着羊皮的狼。
二是欺骗了消费者,宣传上说第一年每名成员分摊的金额仅为一二百元。
但其实按照这个分摊金额测算,同类型的商业保险,每年保费大致在200-600元之间。
有这么一个测算公式:
(出险案例累积保障金额+10%管理费)÷ 公示时成员人数
相互保当时实际参与人数超过千万,“据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3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恶性肿瘤患病率为千分之2.9”。
按相互保1000万会员进行计算,每年会员中恶性肿瘤患病人数2.9万。
如果每人理赔30万元,总理赔金额2.9万×30万=87亿,加上10%管理费87亿+8.7亿=95.7亿,分摊到1000万参与者身上,每人就是95.7亿÷1000万=957元。
按照实际发生率,仅恶性肿瘤一项每人每年就要分摊957元,而事实上相互保保障的是100种重大疾病。
所以,最后每个人分摊到的真实保费还是个未知数。
相互保对外宣传,第一年参与者分摊的费用仅为100—200元,相当于以一两百元买到保额10-30万的重疾险。
问题是,每年一两百元的保费预估,是信美人寿在备案通过后,采用非法的手段进行修改后的数据基础。
所以,每年一两百元的保费预估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属于欺骗行为。
消费者从买保险变成了买风险,这才受到了银保监会的处罚。
“相互保”变成“相互宝”
我们不再去讨论相互保的事,而是聊聊支付宝上的相互宝,值不值得加入?
上周看新闻,说相互宝的参与人数已经突破了5000万,相当于韩国的总人口。
关于“相互宝”是不是保险,当初也是争论了许久。
其实去年支付宝上的相互保被监管叫停,要求整改后,变成了“相互宝”,这时候已经就不是保险了。
而是一种风险分摊的机制,不再受银保监会的监管。
像今年,成员分摊的费用是188元封顶,超出部分则由蚂蚁金服承担。
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之前的“相互保”说是保险,但并不是保险;现在的“相互宝”不是保险,但成了真的“保险”。
因为“相互保”无论赔付多少钱,都由参与人分摊;而“相互宝”人均超过188后,则由蚂蚁金服兜底。
举个例子:
如果2019年人均实际分摊保费超过188元,达到189元,那么蚂蚁金服就要兜底5000万;如果人均分摊保费是198元,那么蚂蚁金服要兜底5亿。
嗯,相信马爸爸能扛得住…
我又翻了翻相互宝截止到今年4月份的理赔案例,发现当事人的年龄都没有超过40岁。
这也反映出一个严峻的问题:
重疾趋于年轻化
从理赔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重大疾病(癌症、心肌梗死等)早已不再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
现在的年轻人长时间在封闭空间工作,精神压力过大,平时的饮食习惯也不够健康,又缺乏运动,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
就像开头我们提到的热门话题:工作996,生病ICU……90后已成中风高发人群……
所以,还是要记得先把保障做足,不要觉得自己还年轻,怎么会生病。
现在真不是拼年纪,拼身体的时候了。
最后想提醒大家,如果你现阶段预算有限,可以先把相互宝作为一个过渡。
等预算充足了,一定要配置长期的重疾险和医疗险。
相互宝可以作为商业险的补充。
因病返贫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保障是风险的分散,更是爱的延续。
Ps:备哆分1号已经上线了,如果你想买身故也赔保额的重疾险,可以考虑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胡说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