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涂颖浩每经编辑廖丹
“银行系”险企一度凭借得天独厚的银行客户资源及渠道优势,在寿险市场占据一方。如今,银保退潮后,寿险如何转型成了一道难关。根据建信人寿年报,公司去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52.9亿元,同比下降15%,已经是连续第二年下滑。此外,公司2018年退保金大增超过一倍,为279.4亿元,上年同期为134.67亿元,偿付能力也不断下降。
对于流动性风险,建信人寿在年报中表示:“公司提前预判,积极调拨资金,及时化解2018年集中退保带来的流动性压力,未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今年1月21日,中国银保监会批复了建设银行(601939)向建信人寿增资的请示,同意建设银行向建信人寿增资30.6亿元。
面临集中退保压力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建信人寿2018年原保费收入为249.07亿元,而其2016年、2017年原保费收入分别为461.17亿元、295.44亿元。保费收入已连续两年下滑。
此外,代表万能险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167.5亿元,同比增长31.8%,增幅较2017年的103.81%大幅收窄。
从年报来看,2018年,建信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52.9亿元,同比下降15%,为连续第二年下滑。在业务增长疲弱的同时,退保金的大幅增长值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注意到,年报显示,公司去年退保金279.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4.67亿元增长了107%。具体到产品层面,在此前获取大量保费收入的同时,银保渠道销售的年金险、两全险在2018年也面临退保压力。
从2018年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保险产品经营情况来看,在原保费收入贡献最高的金富跃3号两全保险(分红型)实现保费收入109.6亿元,退保金1.47亿元,该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为银保、个险、高端。
而银保渠道销售最多的万能险退保金则更为显著,保户投资款贡献最好的三款产品中,聚富6号年金保险(万能型)、惠赢1号两全保险(万能型)去年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28.18亿元、35.69亿元,退保金分别为1.13亿元、0.12亿元,龙耀新无双养老年金保险(万能型)退保金为6.03亿元,去年实现保费收入1.49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龙耀新无双养老年金保险(万能型)为公司2017年销售最好的保险产品,去年实现保费收入117.2亿元。金富跃3号两全保险(分红型)在2017年销售排名中位列第二,去年实现保费收入82.2亿元。
不过,由于未进入2018年销售前五,建信人寿最近几年的畅销产品,如金富跃年金保险、金富跃2号养老年金保险、龙生福瑞2号两全保险(分红型)的退保数据并未披露。
对于集中退保下的流动性风险,建信人寿在年报中表示:“公司提前预判,积极调拨资金,及时化解2018年集中退保带来的流动性压力,未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
业务转型经历短期“阵痛”
建信人寿成立于1998年10月,前身是太平洋安泰人寿,因股权变更,2011年更名为建信人寿,目前注册资本金45亿元。
2013年建信人寿实现规模保费111.58亿元,在人身险公司中的市场份额是0.8%,在“银行系”寿险险企中的排名仅次于中邮人寿。2014年,“银行系”寿险险企保费规模开始快速增长,建信人寿规模保费同比增长60%至178.57亿元。到了2015年,建信人寿全年增长118%至389.4亿元,市场份额上升至1.6%,规模超过中邮人寿成为“银行系”寿险险企中的老大。
彼时,寿险公司多以规模发展为导向,包括建信人寿在内的“银行系”险企优势凸显,依靠投资型业务带动公司规模增长迅猛。
2015年,建信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205.27亿元,同比增长29.19%;保户投资款及新增交费110.14亿元,同比增长466.57%。此后,建信人寿规模保费增长明显放缓。直到2017年,建信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滑35.9%,带动规模保费同比下滑26.42%至422.7亿元。
在建信人寿看来,规模保费的下降在预期之内。公司相关负责人此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自2016年起,建信人寿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主推价值型产品,提升公司价值。随着规模型业务向价值型业务迁移,保费规模往往会经历短期‘阵痛’。这也是保险公司制定转型战略时已有预期的情况。”
不过,建信人寿的盈利能力一直处于“银行系”险企中的较好水平。公司净利润从2011年的0.3亿元稳步增长至2014年的1.7亿元。2015年迎来盈利小高峰,当年实现净利润4.1亿元。2018年,建信人寿实现净利润6.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