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通」制度不仅会大大促进跨境保险销售,更重要的是极大便利跨境保险缴费,理赔等服务,利好香港保险业,对跨境保险客户更是福音。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公布,“保险”一词出现了17次,涉及七大方面,其中,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
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涉及的内容应该有对应细则在制定中,相关部门可能涉及人民银行、外管局、银保监会和香港金融发展局、香港保监局等,这其中,保险进一步开放是大势。
“保险通”,很有可能成为继深港通、沪港通、债券通之后另一个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突破口。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的提出,香港与内地两地在推动金融互联互通的大前提下,金融市场活力满满,单是保险这一项,就非常惊人。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2018年11月30日)公布的2018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毛保费总额为$3,883亿港元,其中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高达341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8.3%。
保险业监管局正联同业界研究如何提升香港保险业的竞争力,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专属自保保险、再保险、海事保险、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等方面的保险业务,未来大有可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表示: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利好下,三地保险市场互通是必然的,但不会一下子全放开,很大几率是消费型或保障型的保险产品先放行,投资型的会逐步放宽额度,直到全部打通。
随着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意图日渐清晰明确,三地之间各种制度和政策套利空间必然会随着融合发展而逐步消弭,三地之间人员、资金、制度的交融,也必将为香港保险扩大影响力、增大覆盖面打下基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非常可能意味着香港保险将更便捷地触达更广大的内地人群。
医疗和保障保险产品最受青睐
说起香港保险的好处,家住广州的周女士如数家珍,比如,同样保额的重疾险保费比内地低了3成以上,重疾的范围更广,癌症可多次赔付,以美金计价同时附带分红可抵御通胀等。
去年,周女士给全家人都购买了香港的保险,虽然选择的产品不同,但都属于重疾类。周女士认为,香港保险最大的优势在于“保全球”,也就是无论被保险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出险,都可以理赔,且保终身。
“香港的重疾险还有一个内地保单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人文关怀。比如,我丈夫如果身故,即便他不是我保单的投保人,我也可以免交剩下的保费,这是今年我购买保险公司推出一项新的人文关怀条款,尽管我去年买的时候还没有这条,但是我已经接到通知一样可以享受。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细节,就好像保单可以不断‘升级优化’。”周女士说。
长期以来,香港保险密度及渗透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充分的竞争导致其市场高度成熟,保险产品较为先进,行业规范性强。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曾表示,香港保险密度及渗透率已在亚洲数一数二,在2018年6月底,全港个人人寿保单接近1300万份。陈茂波指出,保险业占香港GDP3.7%,对香港经济贡献十分重要。
珠三角地区的居民由于往来方便,去香港买保险早已不是新鲜事。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及内地中产群体崛起,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需求日益增长。
过去十年,内地访港客在香港购买保险的保费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为32亿港元,到了2016年保费增至727亿港元,8年间上升超过20多倍,累计参保户数以百万计。
2016年10月底,外汇管理趋严,中国银联暂停内地居民使用中国银联卡在香港购买理财型大额储蓄保单以限制境内资金“出海”,受此影响,2017年、2018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逐年分别收缩为508亿港元、476亿港元。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
除了外汇管制,香港相比内地的优势正在弱化也是数据下降的原因之一。
具体来说,现在内地一些互联网医疗保障产品在性价比上更有优势,而投资理财产品方面,香港的保险公司国际投资渠道宽但风险也大,优势并非绝对,在内地的保险公司也可以海外投资的情况下,双方之间的落差是逐渐缩小的。
尽管如此,2018年由内地访客带来的新造保单保费仍占香港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9.4%。从去年内地访客去香港买保险的主要险种来看,约96%是医疗或保障类型的保险产品,例如危疾、医疗、终身人寿、定期人寿及年金等。
专家:消费型或保障型保险产品先放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事实上,4年前广州南沙就想在这方面做出探索。南沙自贸区总体方案中就提到,“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
2015年9月,时任广州市副市长的欧阳卫民在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州南沙自贸区正探索与港澳保险监管规则实现等效互认、放宽港澳保险机构准入条件以支持自贸区建设;
2018年6月26日,香港保监局主席郑慕智博士在出席传媒茶聚时表示,他们一行人曾在5月份时探访中国银保监会、外汇管理局和国资委,主动向银保监会提出容许香港保险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设立保险服务中心,在现阶段未有保险互联互通之前,建议允许香港寿险公司以试行方式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服务中心,为已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贴心的服务,并为内地保险公司的管理和营运提供参考。
2018年8月,《关于广州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将港澳保险经纪公司在穗设立独资保险代理公司的总资产要求由不低于2亿美元降至不低于50万港币(约合6万美元)。
香港金融发展局2018年12月17日发布一份人寿保险行业研究报告,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设立“寿险通”,扩大内地的保险销售业务范围。
一位接近中央决策层的核心人士透露: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往前推进,整个开放度都会提高,金融几大块里面,保险相对来说安全系数较高,“保险通”的概念已经提出,在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的情况下,落地在望。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
现在三地保险市场互联互通已经到了一个必要的时段,尤其对消费者来说,理赔不受内地保险法的保护,承保也有很多问题,这个通道应该打开。
金融市场在国际上都是统一的,比如保险机构在欧盟各国之间设分支机构、承保、理赔是没有障碍的,大湾区内打通后不仅可以解决低价保单问题,还可以通过互联互通后把价格拉下来、服务提上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友邦(香港)区域执行总监容永祺在向大会提交的提案中建议:
在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方向下,先落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香港寿险服务中心,长远有序推进保险产品依法合规进行跨境交易,落实“保险通”加快湾区保险业发展。
内地现时实行外汇管制,若由大湾区的服务中心代为收取保费,一方面可以回应大湾区居民对保险服务的殷切需求,使内地投保人享有周全的售后服务,另一方面可让已离岸的资金回流内地,减少国家外汇的流失。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预计:
保险通就像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一样,是逐步探索的过程,消费型或保障型保险产品会先放开,投资型的则用额度管控的方式一点一点放开。
开放是大方向,没有一个大国能在封闭的情况下把资本市场、金融体系发展起来,要先把管道建立起来,再逐步把水量放大。
比如,消费型和保障型保险产品不涉及资本项目收支,中国银保监会和香港保监局签一个备忘录,承认我的监管覆盖你的产品,就可以解决,最后在内地保险体系与香港、国际实现接轨的情况下就可以完全放开了。
可以比照“沪港通”构建大湾区“保险通”模式,在特定和界定环境下,搭建专属产品的共同市场,开展实质性探索。王和在媒体上公开撰文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均拥有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应当利用自身在位优势,在系统内部构建基于大湾区视角的管理架构和经营模式
容永祺还表示,
香港是亚洲前列的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汇聚了世界各地优秀的保险业人才,可协助推动内地的保险业迈向市场化,为内地保险企业的专业和管治水平提供参考,为企业走出国际打好良好基础。
而香港保监局主席郑慕智则仅表示:
短期内较可行的是大湾区的保险服务中心,至于“保险通”则为中长期目标。
内地监管考虑资金往返问题
对于香港监管方面提议的设立香港保险大湾区服务中心以及保险通事项,中国银保监会表示可以考虑,但是由于保费资金涉及外汇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对于通过服务中心交纳保费的问题,香港保监局提出:
研究效仿股票通的封闭式资金往返形式。
内地人在内地交予香港保险公司的续期保费,须原路往返,不得在境外取用,日后有任何分红或赔偿亦需原路返回内地。
对于“保险通”,香港保监局方面亦表示:
初步沟通后,内地监管当局认为香港保险业无论在产品及服务方面都走得较前及较多元化,因此愿意在政策框架下进一步研究“保险通”。
而内地若有适合的保险产品,亦可考虑拿来香港销售。不过保险通之前,必需先解决资金往返问题,届时亦有可能要定下额度。
除了外汇问题外,粤港澳保险互通还有诸多细节问题。有内地险企人士分析:
内地对保险产品的定价有相对严格的监管要求,这与香港市场并不一样,同时内地与香港所用定价利率、生命表等并不相同。
内地保险产品到香港市场销售,还需不需要经过内地监管报备?
香港保险产品到内地来销售,是不是要满足内地监管报备和审批要求?
在险企的业务操作中,这都是需要明确的事项。
赴港购险 优缺点并存
去香港买保险热情的下降,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与内地访客去香港买保险逐渐趋于理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内地保险公司加大高性价比产品的研发、销售有关。
资深精算专家徐昱琛表示:
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相比有优点也有缺点。以重疾险为例,“香港保险的好处在于它有分红”。
有些还直接将分的红转化成了保额,可以抵御一定的通胀。
此外,香港保险还有其他优点,比如整体定价相对更有优势,因为香港地区所用死亡率和重疾发生率会比内地更低;
还有保证转换权益,这是港险独有的责任。即:于指定时期内(通常是保单前10-15年)可保证将定期保单转换为一份终身保障,而无需提交任何健康声明,但需要按照转化时的年龄重新计算保费;
香港保险为美元保单,理赔款也是美元结算,如果未来考虑去港澳地区就医,是更为方便的。另外,对于有资产配置多元化需求的家庭来说,购买香港保险也是资产配置的一种不错选择。
不过,针对越来越多内地访客去香港买保险,原保监会2016年4月就对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发出五大风险提示:
1. 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2. 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
3. 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4. 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
5. 退保损失大
另外,购买香港保险需本人亲赴香港购买,且购买前体检、申报材料等要求十分严格,这也会增加内地居民的时间和物质成本。
同时,香港保险也有三大缺点:
1. 香港保险的长期重疾险的保费不固定,若经营情况差,保险公司有权提高保费;
2. 香港保险一旦出现纠纷维权成本相当高;
3. 香港保险在“两年不可抗辩”方面没有内地保险好。
法律方面
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汇率风险方面
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
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收益方面
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否长期保持高投资收益率。
退保方面
香港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中途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2年甚至为零,客户如果退保将承受较大的损失。
产品条款方面
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述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投保人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
一位港籍资深保险代理人表示:
许多医疗保障类保险理赔产生纠纷的原因是一开始购买保险到时候被保险人没有如实申报全部病史,被认为有意隐瞒或骗保,另外,找一个靠谱的保险代理人非常重要,不然很容易掉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易保时代。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