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彪每经编辑陈旭郑直
4月1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预测,未来30年我国的制度赡养率翻倍,2019年当期结余总额为1062.9亿元,不过到2028年,当期结余可能会首次出现负数,为负1181.3亿元。
《报告》同时指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到2027年有望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下降,到2035年有耗尽累计结余的可能性。
2035年看似遥远,其实不然。即使年纪最大的80后,到那时还依然没超过退休年龄。
对于养老金“坐吃山空”的危险,专家们也积极寻找对策。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灵指出,针对精算报告显示未来养老金存在支付缺口的情况,无论是现有结余资金规模还是储备基金累计规模,都不够充足。应当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加快发展壮大基金储备规模。
2035年前后或耗尽累计结余
在企业缴费比例为16%的情况下,《报告》预测显示,2019年“参保赡养率”和“缴费赡养率”分别为37.7%和47.0%,从2023年后上述指标开始一路平稳上升,到2043年后有加速迹象,到2050年分别达到81.8%和96.3%。
《报告》指出,仅从制度赡养率上看(不考虑人均待遇的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正在不断提升,简单地说,2019年由接近2个缴费者赡养一个离退休者,到2050年前后几乎是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离退休者。
国家统计局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2.49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以上人口1.67亿人,占总人口11.9%。老龄人口数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口抚养比加速增长,这将直接带来对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挑战。
《报告》预测,2019-2050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将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具体来看,2019年当期结余为1062.9亿元,并将短暂增长到2022年,然后从2023年开始下降,到2028年当期结余会首次出现负数,达到负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可能达到负11.28万亿元。
《报告》进一步分析认为,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峰值6.99万亿元,此后将开始迅速下降,并可能在2035年前后耗尽累计结余。
此外,各省份养老金的当期结余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的情况。《报告》称,2019年当期结余排在第一位的广东高达2000.7亿元,几乎等于排在第二到第十位即北京、湖南、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新疆、安徽和天津当期结余的总和,而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则会高达16个。
应扩大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针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中长期内面临财务难以持续的挑战,《报告》建议,应当以降费为契机,扩大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且要对各项参数进行合理设计,使之密切配合。
《报告》介绍,当前社保增收的内在动力来自制度的激励性。一方面通过降低缴费门槛,将当前未参保的中小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进来,扩大覆盖面;另一方面鼓励参保者多缴多得,坐实费基。
《报告》指出,当前基本养老保险运行参数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退休年龄低、缴费年限少、待遇指数化机制尚未建立以及缺乏财务动态调整机制等,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改革方案加以改进。
为此《报告》建议,应尽快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建立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完善精算制度,引入财务动态调整机制。
实际上,《报告》中提到城镇职工养老金未来可能存在缺口的问题,一直是社保领域专家关注的焦点。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之所以存在未来的支付缺口,一方面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则是缘于历史欠账。而针对历史的欠账,需要国家采取相应措施,其中国有资本划拨是重要手段之一。
王文灵介绍,1997年之前,企业职工没有养老保险缴费,这些职工进入新的养老保险体系是视为缴费来对待,导致后代人必须提高缴费率,才能补充这些没有实现的缴费造成的缺口。为了充分体现代际公平和全民共享国有企业发展成果,2017年国务院发布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
按照先试点后推开原则,2018年,首批企业国有资本划转已经完成。未来还将加快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步伐,这也将为我国养老制度实现精算平衡提供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