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太保、新华保险2018年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1576.48亿元,其中,中国平安一家就实现1074亿元,日赚净利约3个亿。
净利润现分化
从2018年净利数额看,与2017年相比,2018年中国平安吸金能力排名继续蝉联第一;中国太保前进两名,排名第二,实现净利180.19亿元;中国人保以129.12亿元排在第三,排名保持不动;中国人寿丢失银牌,以113.95亿元屈居第四;新华保险虽然净利大增,但仍排于榜尾。
从增速来看,与2017年的各有增长不同,2018年增速分化,“有人欢喜有人愁”。
新华保险业绩增长最快,同比涨幅达47.17%。交银国际证券发表报告称,虽然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增速低于预期,而首年保费同比下降,但健康险增长强劲,健康险首年保费占比显著上升,加上投资收益表稳健,故看好该股。
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也收获了正向增长。
中国太保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至180亿元,其中寿险增长39%至140亿元。光大证券(601788)研报认为,一是受益于业务结构优化,新业务价值率提高;二是车险份额回升,产险综合成本率改善;三是资产规模快速增长,投资收益率稳健。
两家险企惜获负增长,中国人保的同比增长率为-19.2%,而中国人寿下降-64.67%,净利“腰斩”。
中国人寿方面对此表示,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债券市场利率震荡下行,股票市场跌幅仅次于2008年。受权益类市场大幅下跌影响,股票、基金价差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为负值,导致公司总投资收益率较2017年下降显著。
面对净利的下降,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在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将通过加强资产配置统筹管理、优化多元委托管理、强化业绩考核、调整投资治理体系四大策略来提升投资收益。
平安一骑绝尘
“一叶知秋”,回顾往年这五家险企归母净利润的此消彼长,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保险业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粗略统计,2011年至2018年7年间,这五家险企归母净利润总和增长了134%。
除了个别年份较上一年有所回落之外,总体看来,总利润保持逐步上涨趋势。其中,2018年较2017年几乎持平,只小幅增长了1.27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这与2018年整体权益市场低迷相关。 (《国际金融报》制图)具体来看,2011年,中国平安还与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不相上下”,三家归母净利润在当年几乎重合交汇成一点,先后次序并不分明。
这一情况在2012年就发生了变化,中国平安盈利小幅增长,但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却大幅下降,分别为110.61亿元与101.44亿元,与中国平安拉开了差距。
2013年,中国平安开始了归母净利润大步迈进之路,增至281.54亿元,而中国人寿与中国人保延续了2012年的“佛系状态”,净利润没有太多的变化。
到了2014年,中国人寿迎来高光时刻,净利润突增208亿元,达322亿元,紧跟在中国平安之后,另外3家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则都在稳步增长中。
2015年各家次序变化不大,中国平安的步子迈出了新跨度。
从折线图来看,中国人寿的净利润近年来一直处于大幅震荡之中,2016年其净利润也近乎腰斩。该年,除中国平安增长外,其他4家险企都各有下滑。
2017年,中国人寿又快速增长至322.53亿元,中国太保显现出反超动力。
2018年,中国平安表现惊艳,首次进入千亿净利阵营。而中国人寿首次名次下滑,排在第四,中国太保首次反超两名,排在第二。
而新华保险虽然一直都表现稳定,增幅可观,但因为基数在5家险企中处于弱势,一直是队伍里的老幺。
致富证券研究部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平安已从单一的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成拥有全金融牌照的金融巨企,形成了保险、银行及投资三大系列。比较一般国内的保险公司,平安收入更多元化,不单只拥有保险业务收入,亦拥有银行及投资收入,于2017年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更开始贡献实质利润。
此外,其保险业务(包括平安寿险、平安养老险及平安健康险及平安产险)仍然是平安的主要核心业务。截至2018年上半年,保险业务占总收入达76%,及占归属于股东净利润65%,而其中寿险、养老险及健康险占集团收入及利润都超过50%。
(国际金融报记者 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