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5日讯(记者 郭伟莹) 今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共提及15次“保险”关键词,涉及养老保险、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商业保险等方方面面。
提高社会保险保障水平
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顾过去一年来做的主要工作时提到,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以及提高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
而在阐述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时,再次提及要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例如,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目前来看,对于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来说,养老保险缴费负担较沉重。如此一来,不利于扩大就业、企业投资等。而适度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和激发企业活力均有帮助。另外,针对各地老龄化发展程度不一的情况,作为过渡措施,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有利于最终实现全国统筹。
同时,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同时,在推动消费稳定增长方面,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在大病保险方面,可以引进商业保险机制,提高服务效率性。数据显示,40%以上乡村居民的贫穷是疾病因素带来的。通过完善大病保险机制,非常有利于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朱俊生如是表示。
而针对长期护理保险,朱俊生表示,各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相对平稳,试点初步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经济负担减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个人及家庭的支付风险。第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使失能参保人员获得了专业化、规范化的护理服务,维护了个人的独立与尊严,改善了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第三,长期护理保险有效需求的增加带动了老年护理服务市场的形成,带动了相关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在扩大劳动力需求、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市场竞争、细化社会分工、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医疗、养老资源的配置效率得以提高。大部分试点地区安排的照料护理服务均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联系,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在家或社区就能享受到照护服务,这就相当于把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床位留给了更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和入住机构的特殊困难老人,从而提高了医疗、养老资源的配置效率。
但接下来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的成本越来越高,接下来的筹资问题和压力要特别考虑。第二,发挥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作用。长期护理保险涉及养老、护理等一系列的链条服务,因此可发挥商业保险在长期护理中的积极作用。
另外,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教授孙洁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从养老保险用人单位缴费中划转1%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基金。
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阐述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时,在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方面还提到,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
而对比2018年,对政府工作的建议、深化基础性关健领域改革方面时则谈到“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
对此,朱俊生表示,商业保险强调保险姓保、回归保障,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保险保障,二是风险保障。过去一年来,理财型产品在市场中占比不断下降,保障型产品不断增多,但在此方面还要继续强化。
从保险业过去一年的运行数据来看,提供保险金额6897.04万亿元, 同比增长66.23%。其中,产险公司保险金额5777.37万亿元,增长90.65%;人身险公司本年累计新增保险金额1119.67万亿元,增长0.10%。另外,保险业提供赔款和给付支出12297.87亿元,同比增长9.9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王国军表示,保险最主要的功能是保障,其次是经济补偿。提前预防比事后赔付要重要得多,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有助于保险在国民经济中持续发挥作用,将各行各业的风险管理起来,保障人民生活安全。同时,在保险业施行严监管以来,保险公司逐渐将重点放在风险管理上面,在此方面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