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鲇鱼”发力万亿市场:外资险企增资潮起-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4:37:0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陈思琦,郑利鹏郑利鹏 编者按/自1992年上海展开保险对外开放试点迄今,保险行业的开放已走过26年。然而,数据显示,外资险企日子并不好过。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11个月,50家外资

陈思琦,郑利鹏

郑利鹏 编者按/自1992年上海展开保险对外开放试点迄今,保险行业的开放已走过26年。

然而,数据显示,外资险企日子并不好过。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11个月,50家外资险企原保险保费市场份额不足一成。

不过,过去的2018年,对外资险企来说又是一次转折点。2018年初,央行新任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谈及金融业对外开放时,有四条提到了保险业。2018年底,外资险企增资步伐明显加快。

从被担心抢占国内市场而冠之以“狼来了”,到国内市场人士“披着狼皮的羊”的调侃,外资险企经历了什么?

日前,外资险企中荷人寿公告称,其增资计划已在2018年末获批,这已是2018年第十家推进或完成增资事宜的外资险企。以至于,业内人士称其为再掀外资“入华小高潮”。

2018年可谓是保险业开放的突破年,其中两大事件最为典型,第一件是4月银保监会宣布外资持股比例将放宽至51%,三年后即不再做限制。此外,还将在几个月内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两年代表处要求。

第二件则是2018年11月25日,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两个事件的发生在中国保险市场上引起了轰动。事实上,外资险企在国内市场一直呈现水土不服状态,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11个月,22家外资财险公司共取得原保险保费收入202.7亿元,占全部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1.91%;28家外资人身险公司共取得原保险保费收入1910.6亿元,占人身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7.71%。整体来看,50家外资险企保费市场份额不足一成。

追本溯源,外资险企“入华高潮”与其在国内市场此前经历的种种突破不无关系。

全面开放

在外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进程中,第一阶段的准备期是由1980年到1992年这一区间,外资保险公司与中国政府双方通过共同努力逐步完成外资在华设立代表处事项的推进。

直到中国保险业开放进入了第二阶段,即从1992年到2001年的试点期,这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上海成为第一个对外开放保险业务的试点城市。

第三阶段为2001年至2004年,是中国保险市场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过渡期。

第四阶段为2004年至2017年,经过这一阶段,中国保险市场基本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在三年过渡期之后,按照加入世贸组织协议,允许外资寿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业务;取消对设立外资保险机构的地域限制;寿险除外资比例不超过50%及设立条件限制外,对外资没有其他限制;设立合资保险经纪公司的外资股权比例可至51%;经过4年过渡期,外资保险公司必须就非寿险、个人意外和健康保险的基本风险的所有业务向指定再保险公司分保的要求被逐步取消;经过5年过渡期,将申请设立保险经纪公司的外国保险经纪公司总资产要求从5亿美元逐步降低至2亿美元;2012年对外资非寿险公司开放交强险业务。这意味着中国保险业基本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

第五阶段为2018年开始,也是外资进入的又一大突破——进入门槛在逐步降低。据银保监会披露,2017年11月其宣布将通过3年和5年过渡期,逐步放开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东持股比例限制,进一步加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力度。

引入营销员制度

友邦保险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一家在中国开业的外国保险公司。

随后,友邦保险将当时国外较为流行的保险营销员制度带入国内,引起了一阵“站街”热,全国的保险公司纷纷效仿,营销员制度和数以百万计的营销员为保险业发展打开了局面。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卓越营销员渠道仍然是友邦保险的亮点之一。

此外,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初期获批颁发市场准入许可的外资合资公司也见证了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18年。数据显示,2001年有12家外资公司获批颁发市场准入许可,其中有一家美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分别设立了两家合资公司,最终于2017年双双合并,现名称为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

在2017年底,从美国大都会转任中美联泰大都会CEO的孙思毅,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与稳定器,保险行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保险行业发展竞争力应不离初心,产品竞争力应追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脚步,创新竞争力更应随着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的变更而与时俱进。

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孙思毅感慨万千:“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是个奇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可以达到中国当下的发展速度和程度。中国的各个行业包括保险业,基本上是仅用了4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几百年都做不到的事。”

2018年11月25日,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随后11月27日,天茂集团(000627)也发布公告称法国安盛已确认收购安盛天平剩余 50%股权,虽然还未获监管批准,但有望成为中国第二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随着外资进入门槛的不断降低,中国保险市场正在不断地涌入新的力量。

全球统一业务标准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保险市场将会愈加国际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指出,扩大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保险业改革。

据其介绍,近年来,由于发展理念的偏差,大量中短期存续业务弱化了寿险的保障功能,且高负债成本使部分公司面临利差损和费差损的压力,并倒逼和诱发资产端的激进投资行为。目前由于监管政策导向的变化,一些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凸现。财产保险业则片面追求规模,公司经营高度同质化,商业模式雷同,“规模至上”成为市场主体普遍的发展手段,造成市场竞争异化,大多数市场主体经营持续亏损。市场秩序不规范,寿险存在比较严重的销售误导,财产险、尤其是农险和车险领域违规现象严重,消费者利益保护不力等。

据了解,大多数外资公司则由于产权的有效约束、股东的审慎经营理念、面向全球市场的统一业务标准等,能够恪守保险经营的一般规律,较好地发挥了保险的长期保障与风险管理功能,很大程度上为中资保险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参照。开放政策落实后,外资保险业务、尤其是寿险业务将加快发展。

此外,外资保险公司不仅提供产品与服务,促进了市场竞争,而且也带来了关于保险经营的基本常识以及国外保险经营的惯例,有助于中国保险业形成改革的共识,从而促进我国保险市场的改革。

朱俊生认为,保险中介行业的开放有助于外资财险公司深化市场分工与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在外资保险中介的支持下,外资产险公司更能够专注于产品开发、精算、投资、风险管理等核心价值环节,而保险代理、经纪与公估等中介则将承担很多销售、理赔等功能,实现产销分离。

同时其表示,深化保险业对外开放需要更新观念:本国与外国的保险机构应具有同等的市场地位;保费收入对应的是风险责任,不存在外流的问题;开放并不必然带来风险的增加。只有对这三个观念进行革新,中国保险市场才能在开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