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长庚
回顾2018,我们共同亲历了全球的起伏与波动,交织着中国市场的新一轮改革与开放。
过去一年里,中国金融市场呈现出了更为清晰化的开放图景。作为全球数万亿美元资产的投资基准,富时罗素和明晟公司等世界主要股票和固定收益指数纳入了中国股票和债券,并有望最终提升其权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在岸债券市场发展步伐加速,人民币成为全球融资新来源;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公布也将为在华外资银行的下一步战略写下积极铺垫。
这番气象之外,金融市场也遭受了包括股权质押风险、中美贸易摩擦、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债券违约等在内的一系列挑战。但在挑战与变局中的中国经济转型长远目标、新一轮开放前景并不会被动摇,虽然这必然会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
作为金融体系环节中的重要一环,银行业在其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以潮水般袭来的企业债券违约为例。银行业的客户横跨各行业,他们的机遇与风险应始终是银行业的关注重点,在市场变化加剧波荡之时, 银行业尤其需要时刻警醒——每天问自己是否对所服务的客户足够了解?对企业境况、企业价值的信息掌握是否充分?聚焦客户需求,打造数字化流程抑或是勇于创新的同时,丧失了对颠簸中市场、行业、环境的精准把握即是缘木求鱼。而求鱼必先织网——银行业完全可以通过掌握信息、分析信息、形成体系,拥有主动决策的能力与魄力。
今天,没有一家在中国力图长远发展的企业不谈科技,包括金融企业。谈论的议题包罗万象——大数据、区块链、科技人才、科技生态……科技的确是服务客户的核心竞争力, 但它也应当对企业的内生动力有所助益,银行业需要厘清技术为企业及技术为客户之间的关系。以刚才提及的获取客户信息为例, 科技就可以帮助每一个人更快洗涤所需信息,简化流程,通过提高个人决策能力来最终优化客户体验及内部风控框架。
锐不可当的信息时代需要每一个银行家提升个人决策的数字化。首先,中国不缺数据。在中国, 围绕金融行业的媒体、自媒体、网络媒体、关键意见领袖(KOL)有逾5000家。其次,中国不缺技术。“掌上信息”媒介的覆盖率、使用率、响应速度全球领先, 我们身边的即时市场讯息从不间断;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 (AI)已领先全球其他国家,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天地如此广阔,用智慧的方式寻找和把握机遇,探测及应对风险。站在科技的肩膀之上,我们能看得更广、跑得更快、行得更远。
作者系法国巴黎银行(中国) 有限公司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