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加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与目前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本报见习记者 韩鹏栓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保障制度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保证条件。
据了解,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保险制度中,覆盖面最大的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管我国养老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但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依然面临挑战。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分析称,要加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积,扩大商业养老保险布局,加强养老基金监管,深化改革推动养老保险体系全面发展。
“全覆盖、保基本”基本实现
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从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的建立来看,上世纪80年代,从探索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到相继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从传统的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到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社会化的定位转型。与此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健全。”
此外,记者注意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从覆盖范围来看,参保人数逐年增多,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42亿人、1.96亿人、2.39亿人;全年三项基金总收入为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28%,总支出为4.87万亿元,同比增长16.08%。
我国参保人员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社保基金规模持续增大,相应的公共服务能力一直在提升,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成就的重要表现。
从覆盖面最大的养老保险制度来看,“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际通用的‘三支柱’养老金制度模式,即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为辅。其中,社会养老保险为强制性,提供老年人最低生活标准保障,而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属于非强制性。目前,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过9亿人,‘全覆盖、保基本’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付一夫指出。
另外,企业年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推动企业年金发展,更好地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2018年2月1日,《企业年金办法》正式实施(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单位8.28万户,参加职工2300多万人,累积基金1.37万亿元。企业年金的发展,发挥了补充养老的重要作用。
养老保险制度也进一步完善,2018年7月1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正式实施。各个省份的养老金就是一个基金库,各个省份缴纳的养老保险的钱,由中央统一拨款、发放。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此举标志着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迈出了新一步,成为了解决各省份养老金结存不平衡的重要办法之一。”
总体来看,我国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取得重要突破。建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为全面实现养老金省级统筹,也为全国统筹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枝独大”发展不均
尽管我国养老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但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依然面临挑战。
付一夫指出:“我国现行的养老体系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最直接的体现便是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的‘一枝独大’,让我国的养老保障对其过于依赖,从而使国家负担了过多责任,造成了养老金缺口对于财政的裹挟。”
“公共养老金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由当期工作人口纳税融资支付给当期的退休人口作为养老金,体现了现代社会资源的代际再分配。而人口生育率的逐年走低与劳动人口的逐年下降,无疑给年轻一代的未来养老蒙上了一层阴影。”付一夫补充道。
另外,从事相关养老保险工作的贾女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规模扩大,相应受保群体的不断增加也是造成养老金缺口的原因之一,同时对养老保险的持续性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从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来看,付一夫指出“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相比之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仍然发展较为迟缓,不足以满足职业人员多元化的养老金需求。另外,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相对滞后,不仅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覆盖面也只占很小一部分,难以充分发挥对社会保障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动养老保险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我国经济的提升,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改革全面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那么具体该如何落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指出:“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坚持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措并举,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看,邱小平分析指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养老保险覆盖面积,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基金方面,推动基金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投资。近5万亿的基金积累,要让其通过市场化投资实现保值增值。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是充实养老保险基金。通过划拨部分国有资本,提升基金抗风险能力。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是去年(2018)一项重大改革,目前运行比较顺利,今年(2019)基金调剂制度落实还要加大力度。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在加快推进省级统筹基础上,加快推进全国统筹,合理均衡不同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基金。”邱小平补充道。
基金的监管也是养老保险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指出:“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积极推进落实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增强社保基金支撑能力。”
目前,单纯依靠政府财政已无法较好地缓解养老压力,这一事实也在世界各国普遍应验。因此,商业养老保险或许将会成为未来解决平衡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对此,付一夫指出:“第一支柱养老的压力很大,空间也有限,而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都很小,尤其是第三支柱的体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整个养老保障体系就会更为立体与多元化,架构也会更加平衡,真正形成实质性的‘多层次’而非形式上的‘多层次’,从而有效抵御养老金不足带来的种种风险。”
此外,“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可以积累养老金资产,能有效缓解我国部分区域养老金缺口过大的问题,也可减轻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产生的压力,进而提升养老保险发展的可持续性。”付一夫补充道。
总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加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与目前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Tast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