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保险消息 2018年12月28日,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联合主办、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8》发布式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主权养老基金国际比较与战略定位,共有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市场机构和新闻媒体等领域专业人士2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发表演讲。张盈华强调,必须确保主权养老基金的独立性,防范侵蚀风险。
以下为张盈华发言实录:
大家下午好!
我讲一点感受,其实是一个很小的领域,但是也可能会是一个隐含着比较大的问题,抛砖引玉一下。大概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主权养老基金有代表性的有三只,它们分别代表着三种管理的模式,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它的管理或者它的治理特征是内部管理,我们都知道它是由挪威的中央银行下属的机构来负责投资运营,向财政部长负责的。另外它是被动投资,它的主要投资特点,刚才有些专家也讲了,全部投资在国外,而且是以流动性资产为主的,我这里也给出了它最新年份投资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出来股票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可是我更希望大家看到的是不动产的投资比例经过多年的增加之后,现在达不到3%。
第二只是澳大利亚,它是外部管理,不是政府机构,它是一个独立的外部机构管理,而且是主动投资。在这样一个投资的或者治理理念下面,它的不动产、另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是非常高的,接近于30%。
还有就是全球为之称道的加拿大养老基金,它是实行内部管理和主动投资,由独立机构管理的。在加拿大的养老基金CPP的投资里面,股票的投资比例也比较高,不动产的投资比例也比较高,这也符合现在主权养老基金的发展趋势,逐渐地向流动性的股票资产和另类的资产两边扩展。对比三种管理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来主动投资的模式,它们敢于去投资那些另类的资产,敢于持有较高的比例,为什么这样?可能他们敢于承担这样一种风险,有这样一种自主性。
这个自主性也正是我下面要讲的问题,就是关于主权养老基金的独立性的问题,我看到了一些资料也是挺令人担忧的,就是主权养老基金面临的一种侵蚀风险,这是我给它的定义,不一定准确,这个风险来自于什么?上一次的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都知道欧盟在1992年有一个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个条约里对欧盟成员国的赤字率、债务率都有一个规定,这是一个红线,当触及这个红线的时候,主权养老基金有的时候被拿来当了冤大头,比如法国在1999年建了储备型的养老基金,它的资金也和我们一样,来自于缴费的结余,来自于财政的拨款,来自于国有股减持,它叫私有化。它的基金规模和我们现在很相近,GDP的2%,但是在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之下,政府面临着债务的压力,不得不去从基金里面拿钱来递减财政赤字,把其中的20%拿了出来。还有波兰,波兰也是一样,波兰在2010到2011年期间,两次提取的资金占了基金规模的一半。西班牙,我们知道西班牙是南欧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非常严重,曾经一度政府赤字达到了11%,而欧盟规定赤字率是3%,如果要得到欧盟拯救计划资助的话,欧盟提出来必须要对你现有的债务进行重组,所以他们从基金里面提,虽然提的规模不大,三次提取了16%,但是我们看下面西班牙政府要求他的这只基金去投资到帮助政府融资的一些领域,比如说让他逐渐收回国外的投资,开始转为购买国内债券,持有债券的比例不断提高,也是便于政府发债去平衡赤字。
爱尔兰在2001年建制度,当时是非常有决心,一年GDP一个百分点放进去,到2007年的时候达到GDP的13%的规模,可是,最终结果是,这个基金被取消了,原因是政府让他去参与银行的重组,同样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债务的问题,金融的问题,让它去完成政治的任务,这里面有一个数据,2011年的时候,政府要求它投资两个最大银行的重组上面,这个钱占到了基金总额的60%,当年的收益是-58%,而剩的40%基金即使在不好情况下也达到正2.1%的收益。可是为了完成政府这样一种政治任务,他们不得不投到亏损率非常高的领域,到2013年以后,政府把这个基金的使命转变了,从此这个基金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还包括波兰等等这样一些国家,他们把一些,也许不是主权养老基金,比如说他们强制性的第二支柱的基金,也用来完成政府的投资项目。我所说的这些是要讲如果一只主权养老基金或者是储备型的公共养老基金如果不独立于政治干预的话,即使定位时说基金要用来减缓后代的养老压力,可是还没等后代成长起来能够发言和投票的时候,这届政府就把基金花掉了,用掉了,消耗掉了,或者叫侵蚀掉了。因此如果要为后代管理这样一个基金,这个机构必须是独立的。
中国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非常不容易的,经过我们的机构改革之后,现在由财政部来管理,取消了行政级别,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性的进步,因为它独立一些了,没有行政级别,至少我个人认为,楼理事长管理基金的自由度大了一些。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承担着缴费型和储备型两只主权养老基金,既有挪威政府养老基金内部管理的特征,有加拿大养老基金的主动投资的特征,也有澳大利亚未来基金的绝对收益的特征,我们也知道,澳大利亚政府给他的外部投资人,说你怎么去投资配置你的资产?我给你划定一个风险的基准,这个风险的基准要求达到一定的收益,保证CPI之上的4-5%的收益率,我看到的资料是这个基金跑了7年、8年之后才出现了基准之上的收益,但是澳大利亚政府也允许外部投资人七八年时间达不到他的基准收益,给了他非常宽裕、非常长的时间,让他慢慢跑,现在跑出来的情况是他逐渐地收益在增加。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面临的长期投资的干扰因素是什么?我说得很简单,缴费型主权养老基金主要是面对着来自地方政府的干扰,因为地方政府也很为难,他一方面是参保人结余基金的代理人,他必须替地方参保人把钱看好,另外又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委托人。又是代理人,又是委托人,夹层于老百姓(603883,股吧)对养命钱投资收益的高回报的要求,和全国社保基金在追求长期投资的这样一个诉求之间,他得要抉择,他的抉择当然是倾向于前者,因此他就影响或者干扰他的代理人,就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要求有绝对收益,结果引发了对短期回报的追求。对于储备型主权养老基金,也就是全国社保基金这一块,他是内部管理,我们说内部管理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节约,ISSA的数据也显示出来,会员国家内部管理的多,所以成本就低,要比主动投资的这样一些外部管理的投资成本低得多,就是这样一种成本节约可能会限制了外部管理所带来的面向国外资本市场和面向创新投资工具延伸的机会。
全国社保基金与三只基金的收益对比,最近十年的,最近五年的和最近一年,看起来最右边那个蓝色的柱子是SSF,看起来SSF的收益还是不错的,平均起来不错。但是大家要清楚,我们的全国社保基金93%是投资于国内,你看一下最近十年收益率平均6.6%,这是一个简单平均,是没有跑赢我们的GDP,但是看一下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灰色那根柱子,澳大利亚的十年的平均收益率是8.5%,但是国内的GDP增长不到3%,就是说他用了不到3%的GDP对比着他的基金收益是7%、8%,为什么?因为它从国外、从国际、从新兴经济体或者发达市场获得了红利,而我们中国,我们的SSF在一种管理体制或者治理结构下面是从中国人这里赚来的钱。我不是重商主义者,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享受全球发展的红利,应该有这样一种追求。
最后,关于SSF全国社保基金的定位,我想让大家看一下我刚才说的那三只基金的定位,我分别从他们的官网上摘到了他们的理念或者他们的目标任务,挪威是说为后代守护和创造财富,澳大利亚说为后代利益进行长期投资,加拿大说为2000万加拿大人提供退休收入保障。加拿大是缴费型的主权养老基金,这些钱要确保这一代人退休金持续。而我们的全国社保基金是怎么定位呢?是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社保指出支出的补充和调剂。我翻译成老百姓能明白的话,SSF的定位就是补缺口,能不能这样理解呢?高峰来了之后,不够了我就补,但是你得让全国社保基金明白缺口是多少,缺口什么时候发生。在这个定位下,什么时候缺口发生不知道,缺口规模多大不知道,要补多少也不知道,如何规划长期投资、责任投资和价值投资,甚至于让他去搞独立管理和外部投资。我觉得还得需要做一些前期的工作。这个前期的工作就是我们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另外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精算。我们已经发布了一本精算报告,我们马上还要发布第二本精算报告,我们就想把基本养老保险的精算,到底它什么时候会出现缺口,在中国这个社保制度还在不断改革进程中,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之后,测算缺口什么时候发生,我们就知道什么时候SSF开始要支取,未来的负债会有多少。在精算出支取时间点之后,全国社保基金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为了后一代,所以我又提出来了最后一句话,确保老龄化进程中未来一代也能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不要让我们这一代的消耗,却给未来一代带来压力,不要把这个压力代际转移下去。当然这寄希望于我今天所说的话题,就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作为一个内部管理的机构,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