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银保监公布保险业2018年前11个月动态 人身险、财产险前五座次生变 -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4:31:58]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导读与人身险相似,2018年1-1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前五名的财产险公司亦出现变化。保险业2018年全年的成绩单已经“初见端倪”。1月2日,银保监会披露了2018年1-11月保险统计数据报告,其中备

导读

人身险相似,2018年1-1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前五名的财产险公司亦出现变化。

保险业2018年全年的成绩单已经“初见端倪”。1月2日,银保监会披露了2018年1-11月保险统计数据报告,其中备受关注的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4790.70亿元,同比下降0.50%,与年初同比下降超25%相比已经明显收窄,意味着全年增速有望逆袭。

其中,规模保费前五名的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前五名的财产险公司座次均出现变化,华夏人寿、安邦人寿规模保费反超此前稳居第三名的太保寿险,大地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越此前盘踞第五名的中华联合财险

华夏人寿上位

座次生变。

2018年1-11月,规模保费前五名的人身险公司出现起伏,国寿股份规模保费5701.95亿元,同比增长1.28%;平安人寿规模保费5197.95亿元,同比增长19.50%;华夏人寿规模保费2131.64亿元,同比增长26.70%;安邦人寿规模保费2072.26亿元,同比下降12.90%;太保寿险规模保费2060.62亿元,同比增长13.59%。

国寿股份规模保费仍然位居第一名,但同比增速与平安人寿的差距不言自明。华夏人寿、安邦人寿规模保费反超此前稳居第三名的太保寿险,新晋成为第三名和第四名。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人寿表现强势。2018年1-11月,华夏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471.31亿元,同比增长76.58%,原保险保费收入在规模保费收入中占比69.02%。

对于其中原委,2019年1月2日,华夏人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主要归结为“好产品”和“主力渠道的经营运作能力”。华夏人寿强调,其推进业务转型升级,聚焦期交、聚焦价值,加强保障型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所以实现了规模与效益兼具的增长。

事实上,除负债端外,华夏人寿在资产端的接连“举牌”亦颇为醒目。其中,受让凯撒旅游(000796,股吧)5%股权,与华夏人寿的“大旅游生态圈”战略布局相关。据悉,华夏人寿在其内部提出了以保险产品为基础构建大旅游生态圈的规划设计,并将逐步整合旅游公司、旅游景点、航空酒店、文化消费、旅居式医养服务、保险救援服务以及点评体验大数据等产业资源。

某保险资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一些保险机构对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思路是争取寻求到基本面良好、估值错杀、未来现金流充裕和可以与保险形成战略互动的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

在这种思路下,“可以形成公司战略闭环和保险生态圈建设;通过派驻董事形成业务互动,并通过权益法并表减少股票市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在市场估值底部,利用保险负债久期的优势增持,用时间换空间,穿越牛熊周期,获取超额收益;鉴于是长期股权投资,未来不会轻易卖出,可以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该人士续称。

大地产险赶超

与人身险相似,2018年1-1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前五名的财产险公司亦出现变化。

人保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519.94亿元,同比增长11.39%;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229.54亿元,同比增长15.38%;太保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32亿元,同比增长13.30%;国寿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24.83亿元,同比增长5.49%;大地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90.44亿元,同比增长15.63%。

其中,大地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越此前盘踞第五名的中华联合财险,跻身前五行列。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大地产险频频对外发声。2018年12月11日,在“第十三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大地产险总经理陈勇演讲中的关键词。

诚然,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消费者对保险新产品与新服务的期待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新需求正在被激发,某种程度上已经突破了传统保险行业的边界。为此,”保险+科技“成了保险公司正在尝试的主要方式之一。

从财产险行业整体看,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明显下降、非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然形成。前者受商业车险改革深化、新车销量下滑等因素影响;后者则与保险业转型发展、服务国计民生等因素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在非车险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风险防控不可懈怠。例如,受网贷平台拖累而面临保证保险巨额赔付的长安责任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18年二季度末的152.3%降至三季度末的-41.5%,令行业为之震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非车险业务面临规模、效益与风险管控的平衡问题。“近年来,非车险业务发展较为迅速,成为财产险增量保费收入的主要推动力。但一方面,非车险业务竞争激烈,费率水平不断降低,整体出现承保亏损。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下行,很多债务风险暴露,信用和保证风险等险种蕴含的风险较大,对市场主体的风控要求高。对于绝大多数不具备风险管控能力的公司,建议审慎介入相关的业务。随着市场主体加强风险管控以及效益和利润诉求增强,非车险业务的增长也可能将承受压力。”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