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涉嫌违规丨监管终结相互保式创新,可怜2000万保险用户-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4:27:2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一场游戏,一场梦。两场监管约谈,相互保们命运陡转,2000万保险用户“扫地出门”。继京东相互下架13天后,今日(11月27日)2000万用户的“相互保”更名“相互宝”,从保险变身为网络互助平台。这场以

一场游戏,一场梦。

两场监管约谈,相互保们命运陡转,2000万保险用户“扫地出门”。

继京东相互下架13天后,今日(11月27日)2000万用户的“相互保”更名“相互宝”,从保险变身为网络互助平台。

这场以“互联网+相互保险”名义进行的“保险”创新之旅,诸多争议、谜底浮出水面。

抛开源自监管的不可抗力,或许还会有涉事险企的“难以描述”,这场戏剧性事件背后是平台方一跃成为最大互助平台之一;合作险企出尽风头,相互保险名扬天下;2000万保险用户,转化为网络互助用户,一大监管隐患排除。

但最应该重视的2000万原本属于保险、受到保险法保护的被保险人,谁来保护这群被动者的权益?

站在保险的角度,他们或许是这场四方联动的利益格局中,唯一的输家。

监管定调:涉嫌违规,“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

近期,我们接到合作伙伴信美人寿通知,监管部门约谈并指出其涉嫌违规,所以信美人寿不能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计划”的名义继续销售《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今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发公开信,将“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原因,信美人寿与支付宝合作的相互保产品涉嫌违规。

这也印证了此前关于举报、约谈、下架的传闻,是违规。具体原因,公开信并未透露,有待相关方进一步披露。

而之前关于相互保是不是相互保险的争论也有了定论,不是,是一款团险——《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随后信美人寿退出,支付宝平台将“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网络互助平台。

从2018年11月27日中午12点起,“相互保”将升级为“相互宝”。

新的“相互宝”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背后不再对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但用户获得的保障不会有任何改变。

升级为互助平台后,“相互宝”针对之前争议较大的地方进行了优化:

1)每位用户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总分摊金额不超过188元,如有多出部分全部由蚂蚁金服承担。

2)管理费将从原来的10%下降到8%。

3)未来如果“相互宝”的参与人数低于330万,计划也不会立刻解散,我们会继续为用户提供一年的大病保障。

联想相互保上线以来的热议、国社参与的巨大舆论能力、消费者间的奔走相告,“举报”、“约谈”、“下架”、“改名” 的背后预示着这场蚂蚁式的相互保险创新之旅或者说试探监管实践结束。

2000万人背影:消费者或许是唯一的输家

试问有多少人是因为保险名义进入、因为相互保险的名义进入?纵然期间用户的保障权益未受影响,甚至有了进一步的优惠,但终还是这场创新与规则博弈下弱势的牺牲者。

不可否认,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互联网巨头“支付宝”平台有着足够的实力和底蕴可以支撑起网络互助计划。

但这与之前“相互保”已是天壤之别,责任主体、行业性质均大变。

一个是受保险法严格保护的被保险人,是受到保险法严格约束、受到偿付能力监管的保险公司发行的产品;一个是只能靠运营平台自我约束的网络互助产品,且这一领域鱼龙混杂。

这场戏剧性转变的背后涉及四大利益方:支付宝平台、信美人寿、监管和消费者。目前看,消费者很可能是唯一的输家。

平台方一跃成为最大互助平台之一。

大客户群、高流量传播与保险牌照、相互保险加持为平台方带去2000万级别的拥有明确保险需求的客户,一跃成为最大的网络互助平台,或许还是用户质量最好的互助平台。

看最近微保晒出的一周年成绩单,依靠中国最大流量的平台——微信,微保月活2000万。这事儿,相互保一个月就完成了。

上线十分钟,千人加入;上线三天,加入者超300万;上线九天,揽客千万……更名前用户量已达2000万级。

同期,和蚂蚁关系莫逆的信美人寿名声大噪,凭相互保、相互保险迅速被社会广泛传播,形成口碑传播,甚至还演化出相互保险崛起的声势。

棘手的2000万保险用户,也在转化为网络互助用户后,杜绝了未来这方面的保险监管隐患。无论是消费者权益维护还是监管规则方面,均与保险再无干系。

最后只剩下那些因保险而来,却成为网络互助平台用户。

留下一个行业隐忧:进一步模糊了互助与保险界限

“相互宝”的出现,算得网络互助第一次登上大雅之堂,且是以“保险”之名。

联想消费者教育严重匮乏的国内保险领域,本就不太明白商业保险之逻辑和概念的消费者经此一役是否更为混淆互助平台和保险之间的界限?

事实上,网络互助平台发展初期堂而皇之以“保险”甚至“社保” 名义敛取客户的行为并不少见。

早在2015年,保险监管部门曾发布风险提示,部分“互助计划”经营主体借保险尤其是借相互保险名义进行公开宣传、销售,极易造成保险消费者将其与保险产品混淆,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主要集中在意外互助和重大疾病互助等领域。

随后,要求各大互助、众筹平台先后撇清和保险的区别,且不得使用任何保险术语,不得将互助计划与保险产品进行任何形式的挂钩或对比等。

“互助不是保险,加入互助计划是单向的捐赠或捐助行为,不能预期获得确定的风险保障月,不承诺刚性赔付。”

今年6月份,《中国银保监会2018年打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将严查非法无牌照金融活动,旗帜鲜明打击非法、净化市场;

打击重点中包括未经批准经营保险业务或保险中介业务。

是故,这一次互联网+相互保险联合发起的创新之旅,颇具戏剧性,也为后来者留下了更多的空间。

后记

10月16日,蚂蚁保险、信美人寿联手推出的“相互保”搅动了重疾险一池春水。一场低消费群体的保险“福音”,以低门槛加入、低保费分摊的保险互助创新在各大网络平台传播。

上线28天后,京东联合众财险推出京东相互。这场相互保险公司、大流量平台之间的博弈走向另一个高潮。

随后的故事情节陡然而转,上线仅两天的京东互保“夭折”。“ 灰度上线测试,众惠将对京东互保进行用户体验升级后,再择期推出。”的消息再无下文。

13天后,“相互保”成为“相互宝”。

以上为故事的概要,我们无意讨论产品的优劣,更关注创新与规则之间的平衡。

这个严苛约束的高壁垒行业中,监管法规是对行业专业性和规律性的维护,创新者是对行业专业性和规律性的尊重,他们共同的基础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所以,在“试错”与“纠错”、“堵”与“疏”、“直接叫停”还是“柔性指导”,和市场经营主体的创新之间,无论是对监管还是险企、合作平台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文章的最后也留下一个问题,监管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