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潘玉蓉
上线41天后,蚂蚁金服和信美相互保险社联手打造的“相互保”还是告别了历史舞台,取代它的是一款叫作“相互宝”的互助计划,以后将由蚂蚁金服单方面运营。
信美相互在公告中称,近期监管部门对其进行了约谈,并对《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指出其涉嫌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三项问题。信美根据监管要求,停止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计划”为名销售《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之后蚂蚁金服也发布了升级公告,将“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
从此以后,保险的归保险,互助的归互助,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和《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就是两件事情了。
相互保的下架,在互联网圈和保险界引发了激烈讨论,观点主要有两派:一方认为,相互保到底是不是保险值得怀疑,“不能打着保险旗号干不是保险的事”;而另一方则认为,“不要站在保险的制高点讨论相互保”,不能用传统观念去定义新事物。
毫无疑问,“相互保”的横空出现,是2018年最具冲击力的保险现象。它诞生于互联网平台,用保险和互助的形式,短时间内吸引2000万人加入,其中约60%的人没有买过商业保险,在“相互保”上第一次接触到 “重大疾病保险”的概念。从提高大众保障水平和推动保险普及的角度看,相互保不能说没有创新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互保还折射了太多值得反思的现实,例如,大众对重大疾病保障需求存在巨大缺口,现有保险产品的开发很不充分,互联网技术将对传统保险观念的重塑等等。
不过,相互保以及此次被约谈的信美相互保险社也不是全然无咎。相互保一出世就面临着诸多质疑,相互保到底算不算保险?定价背后的精算依据如何?是否涉嫌用低价吸引流量进行虚假宣传?此次检查中发现的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等三个问题,也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处理结果。保险是监管成熟的行业,在现有监管框架内,维持制度有效运行、维护监管的公平同样重要。从这个角度,监管出手是必要且可以理解的。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相互保”下架了,但升级后的“相互宝”基本延续了此前的产品特点,大众的参与途径也没有被阻断。目前,互助计划并无明确的监管机构,变身“相互宝”之后,在民商法的框架下,这款互助计划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有着成为一个超级大社群产品的可能性。当然,当数千万会员迎来理赔高峰期的时候,当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在平台上爆发的时候,平台该如何应对?相互宝还面临着很多考试。
网约车出现之前,有牌照是开出租车的前提,但网约车的出现和普及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总效率,政府也因势利导推出了网约车牌照,将新事物纳入规范管理。如果因为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而放弃创新,就是因噎废食了。新事物有它难以定义的地方,但站在未来看当下,对创新应有包容态度,在此基础上,创新火种才不会熄灭,保险创新的可能性才会逐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