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紧急接受三家央媒联合采访。
10月26日,“一行两会”各种救助民企方案爆发式对外发布。
从向市场喊话到具体政策落实,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可见形势之紧迫。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直言,一些民营企业出现了违约事件,在金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羊群效应”,有必要对这种非理性预期和行为进行引导。
01
10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
随后,人民银行宣布,在6月基础上,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同时宣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设立,由央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
具体运作套路是这样的,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央行为什么要亲自上阵,主要是市场上太缺钱了。根据9月份的金融数据,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6%,仍然在历史底部徘徊。
为什么今年贷款难,直接的原因是严格的金融监管。当把政府信用的“梯子”抽掉之后,过去敢投的现在不敢投了,社融增速和货币增速自然下降。
社会信用缺失,财政又指望不上,怎么办?只能央行自己披挂上阵了,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其实就相当于央行自己给实体经济提供增信。
其背后的政策含义,在于决策层开始关注经济螺旋式下行的风险,并开始试图来解决。如果这一波政策效果不明显,估计被封印的“夜壶们”也快拿出来了。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10月26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经济运行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就是一些民营企业出现了违约事件,金融市场和部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风险的偏好有所下降,而且这种风险偏好的下降,在金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羊群效应’,一些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遇到了融资困难。这样的一种情况单纯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自我校正,短期内可能很难产生效果,所以有必要对金融市场的非理性预期和行为进行引导。“
从潘功胜这段话中可以读到两个信号:
1、承认民营企业比较严重的违约事件,和之前央行行长易纲的表态保持一致。
2、出现了一定的“羊群效应”,在经济上说的就是预期,如果违约事件恶化,股市会进一步下跌,股市下跌,更多违约事件会出现,这是恶性循环。
潘功胜测算,初期提供的初始资金大概是100亿,按照1:8的杠杆比例,可以形成800亿规模。如果其他市场主体也按照1:8的杠杆比例提供资金,就会形成1600亿的规模。
02
央行都亲自上阵放大招了,银保监会也不能示弱。
10月26日,银保监会就《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与现行办法相比,《意见稿》共7章44条,多出5条内容。
总的来看,本次修订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通过“负面清单+正面引导”机制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意见稿》不再限制财务性股权投资和重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要求保险公司综合考虑自身实际,自主审慎选择行业和企业类型,并加强股权投资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建设。
一见君查了一下,按照现行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保险资金不得投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具有稳定现金流回报预期或者资产增值价值,高污染、高耗能、未达到国家节能和环保标准、技术附加值较低等企业股权。不得投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不得投资设立或者参股投资机构。
原办法还要求,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权,仅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的股权。
现在为什么修订《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最本质的原因就是部分民营上市公司存在爆仓的风险,保险资金现在是有大作为的时候了。
和别的资金相比,保险资金规模较大,成本低,期限长,特别适合进行股权投资;其次,保险公司通过战略投资也可以获取一定的资源、渠道,例如养老险拓展养老产业等等。
其实,银保监会给险资松绑并不意外。
10月19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对外表示,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银保监会在26日的新闻稿中称,险资松绑有三大好处:
1、有效提升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金融可及性。保险机构有了更多的投资自主权,可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长期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2、有利于提升股权融资和直接融资比重。引导保险资金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资本性资金,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杠杆,增强经济中长期发展韧性。
3、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保险资金发挥机构投资者积极作用,更好服务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国家重大改革举措,重点支持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优势的行业和领域,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03
如果大家没记错的话,就在两三年前,险资是被作为“野蛮人”和“妖精”批判的。
2015年,险资大量投向A股市场蓝筹股,银行股、地产股,由于过于激进的投资,年底“宝万大战”爆发,引发了舆论对于保险行业乃至万能险产品的空前质疑。
2016年,保监针对9家公司开展万能险专项检查,并暂停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保险业务,暂停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
年末,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妖精论”横空出世,项俊波开始强调“保险姓保,监管姓监”。
2017年,险资的激进投资时代随着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被带走审查而终结。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保险姓保,监管姓监”成为了最大的政治正确。
现在,监管部门态度大转弯,险资又回来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