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定时分,以几大副部级职务为主的保险高层调整不断,退休、转岗、空降……
8月3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调任社保基金任副理事长;9月5日,华润集团总经理罗熹空降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接任王滨任党委书记、董事长;而王滨另有任用。
9月7日,“另有任用”之意终于落定——王滨接棒杨明生任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明生到期退休,为2018年的保险人事大调整大名单再添实锤。
伴随国寿一把手的落定,这一波保险业高层人事大调整进入尾声。市场顺势聚焦,换帅、换将之后的各大险企之战略调整——等待着新官三把火。
1
杨明生六载国寿岁月:
综合金融成型,艰难守住寿险老大之位
2012年,中组部一纸调令,原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空降国寿集团任党委书记、总裁,亦是国寿集团升格副部后的第一任董事长。自此,国寿进入杨明生时代。
不同于其他空降而来的大佬,杨明生是当前保险行业唯一大行一把手出身的保险集团董事长。
这位有着27年银行工作经验的国寿一把手,官至农行行长,且在2007年进入保监会任副主席,拥有丰富的金融和监管从业经验。
国寿的6年,正是中国保险市场变化最大的6年,亦是国寿倍感压力的6年。
这一点,从国寿之前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后来的“长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口号即可窥出。这也明确点出了,市场老大的地位不能丢。
现实远比理想残酷。一方面是主要竞争对手个险、中心城市的争夺;另一方面是保险“野蛮生长”时代,传统保险公司退去主角光环,所谓“黑马”式险企占据眼球。此时的市场排名大调整,寿险老六家市场份额面临缩减威胁。
期间,国寿还要消耗大量趸缴产品带来的结构调整,直至2018年上半年放在政策硬着陆中砍掉大部分银保趸缴,但也换来更多五年期以下产品过渡。
这样直接导致了2018年开门红业绩冲击,让国寿一度被竞争对手赶超。丢失“一哥”之位的国寿,大施激励政策,终在3月夺回“市场第一”的位置。
9月7日,杨明生到期退休。22%的市场份额,寿险市场第一的宝座,是杨明生给国寿的答卷。
回顾过去六年,国寿集团的最大动作当属可比肩竞争对手收购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广发行。
时间上,相比竞争对手错后6年之久,直至2016年后方以超过230亿元的代价坐实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之位,持股超4成。随后国寿也提出“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板块的混业策略,综合金融真正成型。
保险方面有寿险、财险、养老险、海外业务;银行方面是广发银行;资产管理板块则包括国寿资管、国寿投资控股、国寿安保基金等;此外,还包括国寿电子商务,职业学院等业务板块。
奈何,走过银行的黄金年代,更多的市场主体开始竞逐金融科技的赛道。
2
国寿子公司领导班子调整拉开帷幕
这一次国寿的人事调整,是涉及集团班子和各重要子公司一把手的系统性调整。
除王滨接棒杨明生任国寿集团董事长外,之前国寿已进行过一波人事调整。其中,涉及多个子公司的一把手或者主要负责人。
其中,最受关注的为2017年中旬,原农行监事长袁长清空降国寿总裁一事。这又是一位农行出身的大员。至此,国寿董事长、总裁皆为银行出身。
面对竞争对手的综合金融帝国+金融科技生态布局,国寿综合金融之路刚刚开始。下一步,如何在大环境的调整、新技术的出现的背景中,实现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战略协同考验着新班子。
另一个重要人事调整,即主业也是国寿集团的根本——国寿股份一把手林岱仁已届退休年龄。和主要竞争对手如火如荼竞争之际,这注定为市场瞩目之调整。
这一年,国寿还向同业输送了一位高管——国寿集团副总裁王思东空降中国太平任总裁。
此次调整过后,60岁的王滨+57岁的袁长清将成为国寿新的领导班子一二把手,及55岁的国寿财险总裁赵立军、47岁的国寿资管总裁王军辉、52岁的国寿电商总裁章海峰等更为年轻的子公司一把手的人事格局。
人事调整过后,多是战略之调整。
3
国寿的挑战:
寿险的大哥,还是行业的大哥
首当其冲者,当属主业寿险领域的竞争。
纵然保住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但净利润及个险方面已被主要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尤其是最核心的个险渠道和中心城市,虽采取一系列或务实或激进的举措,力促营销队伍壮大以及业务结构转型,也出现一定效果。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从遥遥领先,到贴身肉搏,本身就已经说明中国人寿已经步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
早年过大的趸缴保费埋下的隐患也在此时引爆,600多亿的趸缴成为其转型发展、规模力压对手的路障。一次性砍掉的后果就是需要有足够的续期来补,这就是大量5年期以下产品的出现的原因。
林岱仁201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直言,
“上半年砍掉512亿趸缴,保费增长4%,虽高于行业增速,但也低于其他几家上市险企。如若没有减掉这些趸缴,上半年总保费增速可达19%。”
从保费规模到市场份额,要说国寿的压力,不仅在于外部,更是在于其内部结构调整。
2018年,一场政策性调整拐点到来,转型发展成为各家险企发展主旋律,国寿自然不例外。
另一重要子公司——财险公司,出生伊始备受关注。
那个要进军财险第一军团的梦想,伴随国寿财险多年。曾经以200多万代理人队伍、8.5万团险营销员、5万个银保网点、20多万客户经理、近2万的营业网点等换来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际,更是以6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跻身国内第四大财险公司之位,大有赶超财险老三太保产险之势。
然而,伴随国内财险市场寡头垄断的加剧,即便昔日老三也远不若老大、老二般风光。更何况是与老三相差几百亿保费的老四,则更为严峻。
其中典型,又是国寿的老对手平安,综合金融之外,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动作频频。10年500亿的投资,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平安医保科技、陆金所等系列独角兽的出现,正在成为传统金融巨头对抗BAT级巨头的资本。
保险主业承压,综合金融的战略协同,以及如何快速跟进新科技时代不仅考验着国寿的新班子,也决定着国寿未来的江湖地位。
4
王滨的国寿时代:大象起舞乎?
大型商业银行出身的王滨,6六年的太平生涯可谓成功——将一家中型保险集团带入世界500强,成为可比肩巨头的大型保险集团公司。
其中的经典战役当属“三年再造”的成功,从总资产、保费、净利润等硬指标方面实现翻番,甚至可以说是过去五年唯一实现弯道超车的保险公司。
世界500强排名前50、3.6万亿元的总资产、年营收8000亿元的国寿,显然是更大的舞台,拥有着更多的版图,但也面对更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和高层期待。
主营保险业务方面,寿险“一哥”的突围破局、财险板块的做大做强、综合金融的协同、跨界而来的金融科技……皆是挑战,亦是机遇。
联想太平接班国寿的传统,从王宪章到杨超,再到今日的王滨,似乎每一位太平人均空降国寿关键时刻。
王宪章的改制,破利差损“三地上市”;杨超时代奠定了国寿资本市场巨无霸的江湖地位,入股南方电网、广东发展银行、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参与工、农、建、中四大行IPO战略配售……
这一次,国寿的突破点在哪里,会否再度出现类似“三年再造”的大动作?
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和变化的大环境,这事关未来,事关战略,更事关江湖地位。
或许深度参与国家治理体系是个不错的方向,也符合国家对之的期待。这方面,“国”字头企业更具优势。总对总的合作,也是之一大优势。
试想当前中国保险行业正处在监管重塑、保险姓保、回归本源的转型关键期,上层建筑已经提供了深度参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机遇。
税延、税优政策的出现,既是上层建筑对保险的期待,也符合主流保险演进方向。同时,深度参与类大养老、大健康等国家治理体系,也将为行业提供一次彻底转型的契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