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元,这就是他病假医疗期间的薪酬。
管你为公司卖过多少年命,管你之前为公司创造过多少价值,管你之前月薪多少,一旦不能继续创造价值,公司就会把你“抛弃”,这就是现实。
01
公司这样做“合法合规”?
患上肝癌,本就是治病花钱如流水,正需要钱的时候,还遭遇月薪2.5万到1200元的断崖式下跌,换谁都难以接受。
但这样的事情,公司做的“合法合规”。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59条规定,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3年前的厦门最低工资标准就是1500元,那公司开1200元的工资无可厚非。
至于员工对为企业服务那么多年,做了很大的贡献,企业可以出于“情分”酌情多给,但是这只能是“情分”,而不是“义务”。
其实,很多公司在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都已经明确了病假期间的工资发放原则,读来都挺让人“心寒”的。
但对企业来说,这样做确实也很无奈。
长期休病假的员工,不能为公司创造任何价值,反而还要支付成本,而支付的成本,除了明面上的工资,还包括要为员工支付不低的社保费用。
而且企业也会担心,一旦开了口子,就可能有人钻空子,比如猫妹就知道有人靠“病假条”来薅公司的羊毛。
对于企业来说,日子也不好过。
02
公司甚至还可以更狠
厦门的案例中,企业为员工支付了3年的病假工资。现实中的更多案例,公司却选择更狠的方式来“甩包袱”。
● 比如某知名科技公司员工魏延政,离世前还撰文讲述在他癌症截肢后最无助的时候,公司与他终止合同。
● 在职工患重病时,用人单位迅速撇清关系的并不少见,耳熟能详的,有某大学开除患癌女教师,还有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患癌姑娘“被离职”。
患病期间,公司能解除劳动合同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三项是这样写的: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在这里,“医疗期”是,它所指的,并不是大家理解的员工看病期间,而是根据员工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来定的,从3个月到24个月不等。
医疗期外,企业就可以跟患病员工解约了。
除此之外,公司还可以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通过支付赔偿费和医疗补助费的方式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员工解约。
而一旦失业,对于患病的员工来说,损失的除了工资,还有医保待遇,对于生病的人来说,医保还是能解决不少问题的。虽然可以通过上居民医保的方式做一个补救,但不管是报销比例、还是报销限额,居民医保都要比职工医保逊色不少。
03
因病“失业”,你该怎么办?
生病的风险,谁也没法预测,尤其是现在很多人都在拼命透支身体。
对于此类风险,普通人又该如何抵御?
首先,是没钱看病风险。
● 一方面,肯定是存钱。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卖套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还是能支撑很久的。
做不到怎么办?那就寻求外援。
● 社保是个好帮手。虽然社保只是基础,保障的是低层次的需求,但聊胜于无。
● 除此之外,还有商业保险,不管是猫妹常常推荐的百万医疗险,还是重疾险,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是收入损失风险。
收入损失,不仅仅是患病期间不能上班的损失,还包括病愈后可能无法从事原有强度的工作所导致的转岗损失。
这种情况下,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重疾险了。重疾险的赔款不与医疗费用支出挂钩,可以用于弥补这部分损失。就像是重疾险创始人伯纳德医生所说,“医学只能挽救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不能挽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
现在,猫妹突然能理解为啥有人给自己买了500万保额的重疾险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猫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