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简称中国太平)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科技创新实力。
日前,中国太平召开主题为“拥抱科技、拥有未来”的“科技太平”工作推进会。据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介绍,此次科技太平推进会,是中国太平历史上首次召开全系统范围的科技专项工作会议,标志着科技太平被推到了新高度。太平人寿(中国太平旗下子公司)就是参与其中的代表之一。在此次会议前,太平人寿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可曾专程参加在美国硅谷举办的Plug and Play (以下简称“PNP”)2018年度夏季峰会。
张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硅谷行,太平人寿最看重的是能够赋能保险行业、提升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相关技术。比如在售前和售后的智能机器人客服、基于大数据的客户画像,以及涉猎其中的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等,这对于提升保险公司在销售和运营方面的效率作用很大。”
尽管已有险企开始尝试将保险科技深度应用于保险业务各个层面,但目前来看,国内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对保险科技的应用并不深入,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动态精算等新技术提升效率,仍是摆在不少险企面前的一大难题。就保险科技的应用,在张可看来,保险科技创新本质上改变了两件事:风险管控和效率。
科技打通“精品”战略“最后一公里”
张可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动态精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张可看来,科技创新是太平人寿实践“精品”战略的内在刚需。伴随着太平人寿“精品”战略的加快实现,很多传统的手段都已无法满足“以客户为中心”这一需求,必须依靠科技来打通“最后一公里”:无限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以理赔为例,从最新的数据显示,太平人寿利用保险科技,使得案件从受理到结案的最快时效仅用13秒,申请支付时间缩短至“秒”级,大幅度提升客户对公司服务的体验。
张可说,在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方面,公司借助新技术全面推动经营模式创新,提升效率、整合资源、优化体验,具体包含以下三大层面。
一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多样化的获客及服务能力,顺应客户行为习惯的变化,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满意度。
二是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内部管理流程,用科技赋能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工作业绩。
三是在底层基础设施和系统研发能力上加大投入。通过持续加强系统规划与开发能力,不断探索新技术的建设应用,提升保险科技对公司业务发展及经营管理的支持能力。
从行业来看,张可认为,“下一步是如何将这些创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实际业务经营和公司管理中的各环节。如何在促进销售、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体验、防范风险、以及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方面,真正做到科技为保险赋能,是各险企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风险管控能力
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寿险公司的竞争,本质是看谁更具备系统性经营效率,包括用户服务及销售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保障业务的风控能力。其中,对于风险的管控能力,比如,能持续低成本地区分出低风险用户,提供在风险定价上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这一定会成为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和大数据,能够让这种能力建设得以实现。”这是张可对行业竞争趋势大方向的判断。
实际上,除了前端的保险投保、理赔等环节,太平人寿下一步计划将保险科技应用深入到产品设计、风控管理、精算等核心领域。
在精算方面,张可表示,精算是一门针对未来风险进行分析及定价的科学。在互联网时代,风险本身并未发生变化,但是风险处理和风险集聚的速度在发生变化。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下的算法,真正的价值在于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和数据处理的效率,使得以往对于风险的不可描绘变成了可能,并且能够实时动态地调整风险管理机制。
实际上,从目前多数险企的现状来看,在风控环节,保险公司核保、核赔大都依赖于人工方式,整个过程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还可能因为后端风控要求导致客户服务体验不佳。
在张可看来,保险科技创新本质上改变了两件事:风险管控和效率。一方面,大数据的应用更精确地界定风险,从根本上改变对于风险的认知和管理,从而改变传统保险的精算方式、定价和风险准备;另一方面,科技应用带来了从保险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高效体验、到组织内部结构效率优化、再到利用大数据进行反欺诈等经营效率上的全面提升。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下一步,太平人寿将在底层基础设施方面搭建用于支持集团统一使用的太平私有云服务,帮助传统应用云化,增加可靠性,大幅节约成本,实现降本增效。在后台方面,将面向全新业务场景和业务需求,搭建太平云保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