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为解决偿付能力不足的相关风险,新光海航人寿拟通过股东增资、再保险安排、投资管控、费用管控、持续监控等方式进行改善。
7月31日,新光海航人寿发布公告称,考虑到资金需求以及持续运营的需要,公司股东拟进行股权转让,并增加7.5亿元注册资本,从而引入新投资人。
值得一提的是,海航集团将出清所持新光海航人寿的全部股权,新光人寿持股比例对折,而此前意欲谋求第一大股东之位的柏霖资产,也将从持股51%降至20%。
长期以来,海航集团、新光人寿迟迟未见增资,新光海航人寿偿付能力长期垫底。但新光海航人寿增资方案能否顺利过关尚未可知。
股东们的进与退
具体而言,海航集团将持有的新光海航人寿2.5亿股股权悉数转让,分别转让给香江金融1.9亿股,转给冠浦地产0.6亿股;另一股东新光人寿,将持有的2.5亿股股权转让出一半,即1.25亿股,其中0.75亿股转让给柏霖资产,0.5亿股转给国展投资。
股份转让后,新光人寿持股25%、香江金融和柏霖资产分别持股20%、国展投资持股14%、乐安居持股11%、冠浦地产持股10%。
事实上,海航集团“甩手”之心由来已久。
2016年11月16日,新光海航人寿曾的发布公告称,原有两大股东海航集团、新光人寿分别转让其所持有的50%、25%股份,而相应股份则由柏霖资产、光汇石油团和国展投资3家公司接手。其中,柏霖资产持有51%股份,成为控股股东。不过,此后并未获得监管批复。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的公告比,柏霖资产不再谋求第一大股东之位。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显示,柏霖资产的全资股东是柏霖金融。虽然柏霖资产进行了一系列的股权变更及增资,但仍与潮汕背景的鸿荣源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柏霖资产的变更信息中,2015年7月21日,公司股东(投资人)由鸿荣源集团变更为柏霖金融;2015年8月7日,公司名称由鸿荣轩物业变更为鸿荣轩资产;2015年12月8日,公司名称由鸿荣轩资产变更为柏霖资产。
不仅如此,此前不久,在清退违规股权的过程中,利安人寿减少了注册资本1.41亿元,注销雨润集团持有的1.41亿股,这意味着利安人寿注册资本将由47.2亿元降至45.79亿元,雨润集团由持股20.28%降至17.82%,变为第二大股东;原第二大股东柏霖资产由持股18.4%升至18.96%,变为第一大股东。
不过,7月7日,江苏信托发布公告称,拟以23.75亿元受让多家公司持有利安人寿的5.31亿股股份,完成后将成为利安人寿第一大股东。柏霖资产似乎在保险公司第一大股东之路处处碰壁。
偿付能力长期垫底
事实上,新光海航人寿偿付能力长期垫底。7月31日,新光海航人寿发布的2018年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421%,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D。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定》)的要求,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100%、风险综合评级达标标准为B类以上,三个指标同时达标的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任意一项指标不达标的,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
截至目前,原保监会已经对新光海航人寿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第一,暂停新光海航人寿增设分支机构;第二,进行监管约谈,要求双方股东提出改善偿付能力的方案;第三,暂停新光海航人寿开展新业务。中外股东在增资事宜方面的犹豫不决。
为解决偿付能力不足的相关风险,新光海航人寿拟通过股东增资、再保险安排、投资管控、费用管控、持续监控等方式进行改善。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细节是,2012年4月,新光海航人寿股东双方同意增资5亿元。其中,新光人寿增资款项2.5亿元于2014年6月到账,而海航集团增资款项迟迟未到。2016年3月,由于海航集团增资款项迟迟未到,新光人寿将存放于新光海航指定资本金账户的增资款2.5亿元划回。
新光海航人寿能否起死回生尚未可否。不过,与其长期做伴的难兄难弟——中法人寿的增资问题亦无下文。2017年4月14日,中法人寿曾发布公告称,拟增资13亿元,注册资本金将提高至15亿元,原股东鸿商集团、人济九鼎参与增资,法国人寿不参与增资,将引入新股东。此后,并未获得监管批复。
由于无法增资,中法人寿只能靠借钱度日。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中法人寿两年内已向鸿商集团借款14次,总额超过1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公司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新光海航人寿、中法人寿的问题都是股东股权问题,源头出现问题,其他环节早晚会出问题,监管部门应该完善准入制度,并且对于一些问题严重的保险公司,在必要时候实行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