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占比提升至5.4%
增速耀眼,占比尚微,这是我国责任险当前的发展现状。
责任保险指保险人承保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险种,适用于一切可能造成他人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单位、家庭或个人,主要分支有公众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产品责任险、雇主责任险以及职业责任险等。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7年,责任险保费增速分别为16.92%、19.17%、20.04%和18.9%,今年前4个月,责任险保费增速进一步提升至34.6%。
尽管保费增速节节高,但责任险保费规模在非寿险中的占比仍然较低,从2014年的3.36%增长至2016年的4.15%,今年前4个月,这一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4%,不过整体占比依然不高。
对比成熟保险市场,目前我国责任险发展的差距和潜力显而易见。据太平洋财险北分副总经理门庆新介绍,在欧美国家,责任险是财产险行业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市场份额往往在30%-40%之间。“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责任险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她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北京地区公共责任险全年承保39527件,保费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7.43%;安全生产责任险共有3.5万家企业参保,覆盖制造、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等17个行业领域,保额达1875亿元。
对于我国责任险占比较低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业内人士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完善法律环境,通过立法将环境污染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等部分责任险险种纳入到强制保险范围,激发市场需求;二是充分发挥责任险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结合政府公信力、平台作用和保险的市场手段,推动责任险的发展;三是保险公司要充当引领责任险发展的排头兵,拓宽责任险保障领域,丰富产品内容,提升事故鉴定、评估、预防、治理能力,加强风控建设等。
诠释社会治理“好帮手”
当前,我国责任险快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政策推动的因素不可忽视。目前,医疗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等部分责任险分支已经走上强制或者类强制的发展之路。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还有更多的政策推动“在路上”,随着责任险的发展壮大,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凸显。
5月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草案)》。会议指出,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是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同时,天津、北京等多地保监局和当地安监局联合推动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等多个高危行业强制实施安全责任保险。
政策的推动对责任险的发展壮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责任险也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很多鲜活的案例充分诠释了责任险是社会治理的“好帮手”。
去年10月7日,吴某某在北京某银行支行网点办理业务时,由于地面有积水,发生滑倒,导致左肩受伤。伤者向银行索赔20万元。由于吴某某受伤是因银行未及时清理水渍,属于保险责任,且该银行投保了公众责任险,险企及时赔付了医疗及伤残赔偿金。
去年10月28日,北京某产品展览会的外部广告牌由于加固不足,被风刮倒,导致经过展台的王女士、林先生被砸,事故造成一死一伤。经承保险企确认,事故确应为展览方的管理过失导致的意外事故,属于保险责任,第一时间按保单限额向被保险人支付死者死亡赔偿金30万元。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仅以北京地区为例,2017年,责任保险保费收入合计39.9亿元,赔款支出合计达19.3亿元,其中,公众责任险赔付2.4亿元、职业责任险赔付5亿元、雇主责任险赔付2.5亿元,产品责任险赔付1.2亿元。
不过,事后赔付固然能体现责任保险的作用,但要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还需要在事前、事中做出更大努力。去年,北京地区保险行业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参与700余起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工作。据太保北分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公司为投保的6600余家生产经营单位提供隐患排查,每家企业排查98项内容,共排查出重点隐患226条,一般隐患10198条,提出整改建议10491条。今年,其为全部投保企业提供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比事后赔钱更有意义”,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也是责任险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