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保险消息 2017年12月24日,由中国保险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成立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发布式”在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学会组织和业界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高庆波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如果在需要护理服务的时候没有经济方面的支援,可能会有4%老年人陷入困境,如果没有合适的制度措施或者鼓励我们的长期护理制度发展,更多的机构或者更多人员加入这个事业,可能有5%的老年人面临找不到服务提供者的困境。
高庆波:老年人如果可以接受护理 居家养老是首选
以下为高庆波发言实录:
感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汇报一下我所做的研究,我也接到主办方的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报告做完,所以将抛开PPT。
正如胡晓义副部长在序言中所说,在2016年的时候发了80号文件前后有了这个课题,我承接的任务,如果作为论文来说,就相当于问题的提出,给我的任务是尽可能把中国长期护理制度需求情况测算出来,如果可能的话,测算下制度覆盖有没有一个上限。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关于长期护理这个词大家一听都知道到底是什么,但是对界定范围,到底涉及哪些人,就像80号文说的一样,我们探索的主要任务包括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和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用的是同一个词,但是讨论的东西并不一样。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界定很多,以WHO为例,其界定是使老年人免于因身体和精神原因造成的,可以保障他继续生活下去的一种体系,我们知道这样的体系和我们主推的ADL(生活能力量表)不太一样,因为WHODAS包括了ADL不包含的精神和社会要素。那么,到底哪一是部分是老年人的需求?
而且我们也知道,中国老龄化有很多独特的特征,首先给长期护理机构预测带来非常大困难的一点是我们进程之快,进程之快意味着通过积累历史数据的方法来预测需求可能在技术上存在困难。我记得WHO在2003年发布过一个中国健康预期寿命,当时人均健康预期寿命63岁,下一个版本发布是在2012年,那时候提升到68岁,不到十年时间里健康预期寿命多了接近5岁。这也是当前关于老年长期护理需求预测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中国最知名的、全国老龄委的预测的根源所在。我在这里一定要表示一下感谢,因为这篇课题如果没有保险行业协会的调查数据的支持的话是无法实现的。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主要的量表。调查分成两套,一套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失能测试(WHODAS,PPT左端),另一套是是包括日常活动能力各方面的要素的ADL(PPT右端),WHODAS比ADL多了很多社会属性,比如参加社区活动、做家务、管钱等等,依据两套问卷的调查结果将不太一样。
第一个要展示的是60+以上人口的居住状况,对于老年人来说,居住状况包括几种情况:独自居住,和爱人、子女居住,包括住养老院、护理院等其他形式,我们这里关注几个因素,首先是空巢的比例。加权空巢比例53.63%,也就是说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按照美国卫生部的说法,所有老年人都将在生命的某一个时刻迎来需要护理的时刻,我们额外抽出了80岁以上被调查的空巢老人在40%以上,现在有9.13%接受机构服务,从某个角度上来讲,我们面临规模惊人的潜在需求情况。
调查的第二个重点问题是受访者身体健康状况。这里我给大家放了三张表,第一是健康自我评价,第二是ADL得分情况,第三WHODAS得分情况,共性的地方在于三张表在重度失能状态的结果非常接近,第一张表10.83%,第二张表9.4%,第三是10.2%,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关注的无论是自我认知还是从失能能力测试的不同方式来看,关注的群体基本可以锁定。从PPT来看,ADL和WHODAS完全健康比率有着巨大的差异,按ADL标准有68%的人被认为完全健康,也就是说九项指标都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换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这个数据在有效问卷是25.3%,老年人除了身体问题意外,在社会属性、学习能力方面,还有巨大的空间。
下一个问题是当前老年人接受护理服务的状况,我们格外关心的是需要护理服务但是没有护理服务的原因,虽然回答选项很多,三种情况之和基本接近100%:一种是没有家人和亲友,一种是找不到合适的护理人员,另外是经济实力不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经济方面的支援可能会有4%老年人陷入困境,如果没有合适的制度措施或者鼓励我们的长期护理制度发展,更多的机构或者更多人员加入这个事业,可能有5%的老年人面临找不到服务提供者的困境。
最后还有两张表格,一个是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意愿和偏好,根据您的身体状况您是否希望获得照料或者护理服务,而且明确指出这个只考虑身体状况,不考虑经济和可获性等因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的一个分组中,没有任何一个组认为需要的频率达到2/3。在测算需求的时候,除了身体状况之外还存在意愿的天花板,因为意愿是行为的前因变量。
最后一个展示的表格是老年人如果可以接受护理的话,需要什么样的方式?调查结果和全世界调查结果基本一样,居家养老是首选,其中家人和亲属照料占44.07%,在家有保姆、钟点工、护理员包括社区这三项合计60%以上,医院占了10.08%,护理机构只有22%。
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调查的主要发现是:一是如果短期来看,总人口当中愿意接受护理的重度失能患者大概3%,中度愿意接受的大概10%,这个数据可能存在一个天花板。二是试点地区已经开始出现选择行为。尤其是,10%的受访者偏好居住于医院进行养老的结果显示,可能制度设计当中关于解放医疗资源的预期不太容易实现。
而且需求偏好显示,健康的群体有相当部分也偏好得到护理服务,这对制度设计来说需要考虑资源错配的问题。而且我们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形成了类似产业政策的效果,无论参保人数、机构数量趋势完全不一样。虽然覆盖的人群增长很快,但是费用已经出现了快速上涨的局面。
最后的呼吁是实现制度顶层设计,无论是覆盖范围确定还是模式选择、包括标准界定,而且需要整合我们所有的政策,长期护理政策在各个试点地区和各个地方其他政策衔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后我们需要反思这个制度到底要做哪一部分,和社会援助、保险、社会保险、家庭责任之间的关系,这些需要总体的设计。因为我的任务实际就是问题的提出,所以如果想了解更详细的内容,请看《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