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保险消息 11月30日,“养老新时代”主题研讨暨“爱心方程式”公益行动发布会在上海中民投总部召开。中民未来董事长王晖出席并参与主题研讨环节。
以下为王晖发言实录:
王晖:中国养老,十九大的报告里面已经都提到了,这是一个国家战略的问题,而且也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不能承受之重,这个需要国家、企业、家庭、个人,大家共同发起,来形成一个敬老、孝老、养老、爱老的和谐环境。
中国的养老有几个特征,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还有少子化,中国养老过去都是老伴帮着养老、子女帮着养老,还有一些亲属过来帮着养老。但是未来随着家庭的结构,包括经济基础、社会的进步,未来的养老一定要是社会化的,现在可以看到国家已经提出来9073的养老规划,提倡社会化养老,其中包括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更多地希望将原来家庭自己所要承担的压力,通过社会化来去解决。中民养老成立一年多,通过这段时间我们在市场上的摸索,应该说看到还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就是刚才谈到的,当前中国2.3亿的老龄化人口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10.6%,90%左右的老人是60到79 岁的中低龄活力老人。我们如何为数量如此庞大的活力老人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有测算显示,老龄产业市场在2030年将占GDP的五分之一份额,2050年将占三分之一,总量将达百万亿量级,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所以未来围绕着居家、社区,为活力老人提供诸如旅居养老、老年大学,乃至其他老年人所乐意接受的一些东西,大有可为。
第二个,作为中民投、中民未来旗下的居家养老事业,因为我们是以物业为入口进入到家庭的,中国传统的居住环境,是封闭的小区、高层的建筑,所以我们会在社区去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包括养老站点等等,它的覆盖面是非常宽的,而且它提供的上门服务和护理也是非常高效化的,一个站点能覆盖几个社区。未来在养老产业里,围绕着社区的增值服务,也会给老年人提供很多的服务和空间。
第三,我们也看到,在发展家门口的养老院时,现在很多物业和社区都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承载。如何盘活现有的资源来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呢?比如说,原来城市高速发展中,建了很多的城市经济型酒店。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它们现在也需要转型。包括政府手里的招待所、政府的宾馆,所处的位置都非常好。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进行二次转型,利用好这些资源来建设家门口的养老院,让他们将来给社区的老年人提供餐饮、娱乐、医疗保健,包括康复和短期的居住,这是一种很好的二次探索。
紧抓老人需求,从供给侧改革入手,紧跟国家政策,和十九大确定的发展方向,推动养老产业的改革升级,我们相信未来的养老产业的成长空间非常巨大。
今天咱们要签约的这个慈善基金,体现了中民投热心支持公益慈善的意愿,实际上也体现了中民投的年轻人的共同意愿。今天我们不仅宣布了成立慈善基金,同时也会宣布启动一系列的“爱心方程式”的活动,鼓励青年人来关爱老人、关爱社会、投身公益。
比如我们今天发布的“爱心护老”项目、“工程师团”项目,都是由中民未来旗下的业务板块来承担的,我们会在我们所管理的社区场景中,鼓励大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关爱和陪伴老年人,同时也通过更为完善、周到的日常生活服务,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佳的生活体验。
总体来说,中民投一直在通过自身的公益努力,鼓励和号召中民投的员工、乃至全社会,都能够用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投身到社会公益中去。
作为养老来说,一块是基本养老,一块是非基本,政府支付是基本养老的基石,但非基本养老也离不开政府出台的政策,尤其是对企业的扶持政策。可以看到,我们国家过去都是政府在提供基础保障,但是在市场化这块,起步比较晚,一开始需要的投资资金比较大,回收期又非常的长。融资难,是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非常大的瓶颈,数据显示,现在我国养老服务的供需已经非常的不平衡,需求非常旺盛,但养老的基础建设供应不足,缺口是巨大的。
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十三五”期间,政府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缺口超 3000 亿元,年均资金缺口超 600 亿元,仅靠有限的政府投入,无法支撑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所需的资源缺口。所以政府实际上也出台了很多积极的政策,一方面加大了财政的补贴,包括推出一些政策性的贷款和一些PPP工程等。
但是养老资金的缺口依然很大。政府和企业怎样才能联手把养老事业做好呢?我们现在做了一些尝试,我们希望政府通过加大财政补贴,成立一些引导性的基金,带动更多的资本能够投入到养老的基础设施上,我们也希望做一些金融的创新,能够把政府原来的财政补贴,“聚沙成塔”,集中起来形成杠杆效应,能够把养老的基础设施尽快的通过资本的力量铺建起来。
以物业为入口,以金融为手段,养老为核心,这是我们中民未来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里面,首先就是抓住了物业的入口,截止到今年6月底,中民未来已经收购管控的物业面积将近6亿平米,进入了130个城市,覆盖了3291个社区,服务人群近2000万,而且都是比较中高端的社区,因为我们收购的物业基本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对于发展非基本养老和市场化养老,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曾经有调查显示,实际上老年人对于养老、包括居家的需求,相当一部分是上门家政护理,就是你帮他做饭、打扫卫生、陪他聊天之类的。我们拿到了物业的入口,就占了这个先机,有了接触老人的机会,为提供上门的居家护理找到了捷径,而且更方便、更快捷、更有安全性,因为我们有物业为基础的信用保障。
我们围绕物业为入口,正在积极搭建由以街道为基点的养老服务店、以区域为基点的养老服务站和以城市为基点的养老服务中心所构建的三公里城市养老服务网络。
我们的居家养老主要提供的服务就是上门的护理,里面包括餐饮、居家的基本服务、上门的照顾,这些都有。另外适老化的改造,健康档案的管理,都包括在内。比如我们建设运营的小东门长者照护中心,就有短期居住的功能,更像一个托老所,它覆盖几个社区,围绕着老年人的餐饮、娱乐,还包括了重要的康复功能,里面有专业的护理师、专业的护士,可以为老人提供康复锻炼指导。
我们希望能够从活力老人入手,建立我们的品牌,沿着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这样一条脉络,去推进我们的业务,并从上往下地推进对行业内专业的养老、康养资源的支持和人才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