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保险消息 2017年9月9日,由和讯网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寿险发展论坛在北京饭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服务实体经济 以保障创造价值——中国寿险变革与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商业养老保险的新机遇和新阶段》。今天我讲的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寿险业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关系;二是59号文的意义;三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定位;四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功能;五是商业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
第一、寿险业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关系。
大家知道,商业养老保险这个概念不是经常能够听到,而寿险业是经常能听到的,并且寿险业里面的很多产品就是养老保险的产品,比如说年金等等。在很多国家没有商业养老保险这样一个专门的概念,也没有专门的政策,它只是人身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有的国家,由于它给予了一些政策支持,这个新的养老保险行业就变得规模越来越大,普及率就越来越高,甚至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比如说美国1974年发布了ERISA(《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给予了优惠政策。于是从1974年到现在,根据这个法律建立的个人养老支柱就发展得特别快。到目前为止,在1.25亿家庭当中,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拥有IRA(个人退休账户)。截止到去年,它的整体的资产规模达到了7.4万亿美元。这样一个规模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一种新的业态,这个业态成为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离不开的新保险品种。在国务院7月份发布的第59号文——《关于加快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决定在今年底实行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起点。刚才黄主席说人身保险业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在这里我要说,59号文的发布,说明我们养老保险业迎来了新的起点。
第二、59号文的意义,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59号文意义重大。它的发布是过去五年里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四梁八柱”性质的最新成果,是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标志。我们知道在过去的5年里,我们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在社会保障领域,我们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从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文件开始构建的一个蓝图。但是这么多年来,第一层次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企业年金一直是有税收优惠政策的,第三层次一直是缺位的。所以第三层次的发展,一直是在努力之中,而没有成果。59号文的发布填补了这样的空白,从此中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这个空白终于填上了,所以它是一个标志性的文件,说明我们多层次的养老安全网络就此建成了。
二是59号文极其重要。它的发布是推进养老保障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体现,是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中“补短板”的重要举措。大家知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已经搞了两年多了。在这两年的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举措是降低养老保险费,降低其他几个社会保险的缴费比例。对社会养老保险来说,在过去的一两年里面,在近20个省份降低了一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了。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第一层次降低费率,那么就意味着第一层次的可持续性要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一个层次独大的养老保障体系,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以持续。这样我们经济的活力也难以在新常态下得到新的彰显。所以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
三是59号文非常及时。它的发布对保险业提出了新重点、新目标、新要求、新趋势,是贯彻落实“新国十条”的重要体现。“新国十条”到现在发布正好三年时间了,三年来,整个保险业为落实“新国十条”做了很多努力。59号文的发布,商业养老保险大发展,是落实“新国十条”一个重要的体现。
四是59号文内涵深刻。它的发布对养老保险业和养老服务业“两业”的推动意义深远。养老保险业与养老服务业是两回事,我们有的时候把它混淆起来是可以的,有的时候应该把它们分开。因为养老服务业的概念更宽泛一些,长期内必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启动银发经济的新动能。养老经济刚刚拉开大幕,而养老保险业和养老服务业这“两业”的推动要有抓手,要有新的动力。这个新的动力,我认为商业养老保险这样一个文件的发布就是一个重要的表现。
五是59号文信息量大。它的发布对撬动养老保险业和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两业”助推“养老+”的综合新业态将正式亮相。也就是说,当养老服务业、养老保险业成为人民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时候,“养老+”这样一个新的业态就会出现。在8月份几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养老PPP的文件里面也提出了“养老+”的问题,这是一个新的提法,结合养老服务业、养老保险业的发展,显然这个新的业态在中国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六是59号文内容丰富。它的发布对商业养老保险从概念到产品、从内涵到外延、从近期到中远期目标,给出了定义,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开辟了一个新的保险业态,甚至对我们的保险理论也会有新的促进。
第三、商业养老保险的定位。
刚才讲了59号文商业养老保险的意义,它的定位主要从三个领域可以看出来:
一是对老百姓来讲意味着增加退休收入,而且退休收入来源多样化和稳定化。
提高退休人口的消费能力,对拉动内需是有好处的。我们知道有“替代率”这个词,退休收入占退休前收入的比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目前的替代率是相当于45%到50%之间,这个替代率在美国更低一些,38%,英国还要低,是30%。加拿大更低,只有25%。但是为什么这些国家退休人口的生活过得更体面呢?收入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呢?就是因为他们是多层次的。这几个国家如果把第二层次、第三层次都加在一起,总的退休收入替代率可以达到90%左右,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但是我们就不一样了,现在中国2亿多拿退休金的人口,几乎都是完全依靠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的覆盖面太小,只有2千多万人口。第三层次我们刚刚建立,也就是说,我们的退休收入太单一,大家很难靠第一层次就过上体面的生活。所以第一个定位——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是十分重要的,解决的是一个钱的问题。
二是对老百姓来讲解决的是服务的问题。
有了钱,能够买到服务。这个服务如果完全靠政府提供,没有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的供给模式的产生,它也是单一的。社会力量、民间力量、企业积极性都调动不起来,养老服务的多元化是很难实现的。大家知道,我们的收入是多层次的,群体也是多层次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所以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必定也是多样化的。当你提高了收入以后,还要提高他的服务来源,服务非常重要。大家知道,我们在北京生小孩雇月嫂要很贵,失能的老人雇一个保姆也是非常贵,并且在规范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可以极大的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它的优势有三个方面:
1、商业养老保险资金的长期性、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由于它的长期性,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租赁、托管、经营、养老社区等各种方式就有了巨大的潜力,老年用品的这种投资也有了巨大的潜力。
2、老年人服务离不开医疗护理。医养结合,养老养生、健康体检等等都需要长期资金的投入。健康和养老有着天然的联系,长期性的养老保险资金,有利于医疗护理这个领域的发展。
3、可以提供综合性养老保障计划。这是第一和第二层次难以替代的重要方式,刚才董莉女士也说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发展趋势非常严峻。我们现在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6%左右,到了2050年的时候,要达到33.4%,意味着高于美国,高于英国,可以说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这样一个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比例逐渐提高,对新的险种的社会需求将会日新月异。比如说老年人的意外伤害险,老年人的旅游意外险,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险,老年人的住房抵押保险等等。
三是客观上还有一个外溢效应,就是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因为商业养老保险品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资金的长期性。发达国家保险资金、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这三金在资本市场几乎是三分天下。商业养老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跨界的性质,保险资金、养老基金都可以看到它,它有三个重要的作用:
首先,可以作为长期大型的机构投资者依法参与股票、证券投资等领域,改善中国股市的主体结构。大家知道,中国股市90%是散户组成,“羊群效应”非常明显,市场稍有波动,散户就会进进出出,换手率很高,这种“羊群效应”导致市场波动非常频繁和剧烈。如果把散户结构换成大部分是机构投资者,情况就不一样了,它的稳定性就非常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会提供这样一种资金血脉。
其次,非常适合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实施。比如通过债券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形式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棚户区改造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最后,可以参与国家“走出去”战略。按照商业原则参与“一带一路”,比如,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开展境外市场投资。
第四、商业养老保险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它是个人和家庭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
这是其他两个层次所不能替代的,也是各类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主要存在形态。具体来讲,商业养老保险可以通过积极开展个人自愿型的险种,创新发展税收递延型的商业养老保险,使商业年金产品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首选形式。在三个方面特别突出:
1、“失独”家庭政策性商业养老保险应该逐步提高。在过去二三十年一胎政策的特殊条件下,我们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失独”家庭。而“失独”家庭目前政府第一层次的照顾已经做的是非常周到了。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多层次的资金支持,商业养老保险是大有可为的。
2、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应发挥政府担保机制来引导市场发展。
3、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大家知道,从去年8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15个城市进行了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在商业保险领域,长期护理保险潜力是非常巨大的,这个领域在美国的市场也非常大,而我们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可以覆盖这个领域。
二是企业发起的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年金市场,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应该大有作为。企业年金的发展经过了13年,现在覆盖了2300万人,7.5万个企业。在过去的10几年里,它都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发展,从前年开始,突然降到了个位数。2015年职工的参与率降到了1%,2016年继续跳水,降到了0.37%。为什么这么快?为什么一个断崖式的企业年金覆盖成为一个问题?我觉得问题有很多。比如说制度设计内在有一些问题,在制度设计上需要有很多改善的地方,引入一些新的机制。需要更多的行业来引领和普及,在这个方面,我觉得保险业是有它的重要优势的。
2、企业年金的发放早晚有一天要年金化,年金化的发放这是一个趋势,国外也是这样。年金化就缺不了保险业,只有到保险业才能实现年金化,这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亮点。
3、扩大企业年金参与率,商业养老保险业具有优势。
三是社会养老保障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参与社会保险的经办。我们社会保险的经办负荷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是非常高的。比如说中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受保人口14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受保人口5亿,加在一起19亿,这里不含新农合,新农合不在这个经办体系当中。整个经办体系有19万人,也就是说,它的负荷比是1:10000。而美国的养老保障经办体系是6.2万人,参与人包括退休人口6100万,缴费人口1.71亿,合在一起是2.32亿人。这样的话,负荷比就是1:3500左右。我们是美国的三倍。在目前的改革当中,我们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在很多地区进行试点,在经办过程当中承接一些业务,未来这个领域的发展也是不可限量的。
2、参与社会养老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基本养老保险的投资,从去年底今年初已经开始市场化运作了,由社保基金理事会受托进行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投资。在权益类领域,主要还是靠外部投资管理人,去年选秀选了23个,我相信在第二批选秀的时候,保险领域的投资者、资产管理者可以入选。
3、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参与社会养老保险专业化服务。我个人认为,这里主要体现在精算领域,这个非常重要。寿险业精算能力特别强,而基本养老保险领域精算的队伍还需要加强。在这个领域,寿险业精算力量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是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促进者。
五是金融安全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支持者。支持经济增长和金融协调,有利于与经济增长和金融协调互动,有利于金融协调发展创新性制度的诞生。
第五、商业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
10年漫漫路终修正果。10年楼梯响,终见人下来。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正好10年了,我们迎来了59号文,我们的寿险业准备好了吗?它的外部条件具备吗?面临哪些挑战呢?我总结了四个挑战:
一是内部保险业要加强制度建设,外部要加强组织领导与部门协同。
从行业内部的要求上讲,要制度先行,要完善制度建设。比如,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增强商业养老保险业务运作规范性;要细化完善商业养老保险资金重点投资领域业务规则,强化限额管理,探索建立境外投资分级管理机制。从外部环境上讲,要加强组织领导与部门协同,地方与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具体实施意见,将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总体部署,加强沟通配合,创新体制机制,积极研究解决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内部保险业要提升服务质量,外部要加强投资和财税的政策支持。
比如说从内部来讲,要制定和完善商业养老保险服务标准的体系,养老服务评价的体系,推广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管理体系,养老保险老年消费体验,这些重要概念的开发,内涵的发掘都是非常重要的。商业品牌和商业信誉的建立,对保险业来讲我觉得是一个挑战。从外部上讲,需要一些政策支持。我们年底要进行税延型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目前具体政策没有出台。从业内来看,比例比较高一些,激励力度就会更大一些。
三是内部要大力发展专业机构,对外要完善地方政府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政策支持。
从内部讲,提升商业养老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需要我们有一套完整的计划。从外部来讲,地方政府也应该出台一些地方性的,比如说养老用地保障政策等,还有医养结合的一些地方性的支持政策。
四是从保险业来讲要强化监督管理。
黄主席刚才已经讲了很多了。从外部来讲,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养老保险的社会氛围,这也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归纳一下,主要是讲了讲寿险业和养老保险业的关系,讲了讲商业养老保险的意义、定位、功能和挑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