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上海保险业十三五:研究保险沪港通 建险资运用中心 -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3:01:25]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到2020年,消费者或将能在上海买到来自香港的合规保险产品。近日,上海保监局发布了《上海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其中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保险中心,上

到2020年,消费者或将能在上海买到来自香港的合规保险产品

近日,上海保监局发布了《上海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其中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保险中心,上海地区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6%,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将达到7300元/人。

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上海保险业将探索开展外汇长期人身险业务,并研究沪港保险业务互联互通机制。

保险资金运用方面,上海将培育保险资金运用中心,借助上海自贸区政策优势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资金运用方式,提升投资能力。

保险业“沪港通”:机遇与挑战并存

“十三五”期间,监管将研究沪港保险业务互联互通机制。

所谓沪港保险互联互通,以证券市场“沪港通”的思维理解,是指上海和香港两地的保险产品、业务进入一个共同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在上海买到香港的合规保险产品,避免过去“地下保单”等情况的出现,香港的消费者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大陆保险产品;对保险机构来说,沪港两地将在投资、展业等方面展开更多合作。不过,目前监管部门并未对此排出明确时间表,也未对具体互联互通的类目和范围作出划定。

上海市保险发展规划项目研究室副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副教授陈冬梅向澎湃新闻表示,沪港保险互联互通的背景是目前整个金融市场运作的大方向,市场上也存在这样的客观需求。对于消费者来说,沪港保险互联互通将为其带来更多选择。不过,对于此前的“赴港投保热”,陈冬梅认为,目前内地市面上的保障类产品已能满足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香港保险日后面临的理赔难等问题不容忽视。对保险机构来说,沪港两地保险市场互联互通后,并不会对内地险企造成冲击,反之将带动内地险企进一步提升产品优势。

总部位于上海的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华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上海保险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期间,公司将进入“效益与持续”阶段,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从而实现公司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稳步提升公司内含价值,使公司进入稳定的盈利期。

上海将培育保险资金运用中心

根据《规划纲要》,上海将抓住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契机,大力推进保险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促进保险规则体系与国际接轨。

在资金运用方面,《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保险资金运用机构发展,借助上海自贸区政策优势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资金运用方式,提升投资能力。”

此外,上海还将培育保险资金运用中心,一方面发挥保险机构投资者的作用,监管部门将支持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及子公司、保险资金运用中心,支持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养老产业基金、健康产业基金等私募基金。同时鼓励保险机构不断提升投资能力,发行和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参与面向机构投资者的非标资产交易平台。在配合上海自贸区资本兑换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的改革进程上,监管部门将支持保险机构用好政策机遇,提高境外资产配置能力。在上海重点战略产业领域更好发挥保险资金运用的产融结合作用,支持保险资金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国企改革进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纵览《规划纲要》,共提及“上海自贸区”一词15次。陈冬梅认为,上海要建设国际保险中心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而上海自贸区作为先行先试的“探路者”,一旦新制度在自贸区推广成功后,将很快推向整个地区乃至全国。

从“十三五”期间上海保险业的发展目标来看,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体系,构建国际领先、辐射全国、繁荣高效、功能齐全的保险市场,提升再保险、航运保险、保险资金运用等领域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发展成为国际保险中心。到2020年,上海地区的保险深度将达到6%,保险密度将达到7300元/人。全国保险业到2020年3500元的人均保费相比,上海由于其基数较高、发展水平较好的原因,再加之目前群众保险消费意识加强的外部因素,上海3年后人均保费达到7300元并不难。不过,这个数字放到国际大背景下来看,仅相当于2015年底塞浦路斯共和国这样的保险发展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