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峰
从2012年年中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到过去半年多来逆回购常态化,再到进一步放开信用债定价,央行的所作所为皆指向同一个目标——利率市场化。
多位银行间市场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常务理事会周一开会原则上决定,将自下周一开始只例行公布短融、中票的定价估值,不再公布具体保护点差,放开一级市场,采取市场竞争性的方式进行定价。
不过当本报记者采访交易商协会时,相关人士对此未予表态。
“松绑”一级市场
昨日,道琼斯报道称,交易商协会将不再公布具体保护点差。对此,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本报:“应该是确切的,我们周一就听说了此事。”
自2010年6月以来,交易商协会在每周一下午例行公布当周的债务融资工具定价估值,按照不同的信用等级和期限分别列出,作为市场参考收益率。这些定价估值是由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在内的20多家估值机构共同报价得出的算术平均值。
在此基础上,交易商协会要求主承销商根据发行人的资质情况加上一定的点差,从而形成了短融、中票的发行价。这意味着,短融、中票一级市场发行利率往往要高于二级市场收益率。
对承销商来讲,只要二级市场行情波动不大,往往能够提前锁定收益,大大减轻了销售压力;对大部分发行人而言,这种价格保护能够确保较低的融资成本,避免中介机构的过分抬高票息。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灰色的套利空间,即备受诟病的一级半市场。“在信用评级行业不太规范的情况下,实际上少部分评级虚高的债券可以"搭便车",享受偏低的票面利率,未能真实反映其信用风险。”北京某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对本报称。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交易商协会此举进一步减少了行政干预,短融、中票的定价会更加市场化,从而减少了人为的套利空间。一位商业银行交易员对本报说:“依靠人际关系才能玩转的一级半市场将很难延续,一些丙类户的日子不好过了。”
短融中票定价分化
接下来,市场的关注焦点将转移到未来短融、中票的价格走势。
某股份制银行资金总部研究员告诉本报记者:“是上是下还不好说。但整体上,未来信用债价格分化会加剧,迫使投资者加大对基本面的关注,这是好事。”
上述研究员同时评价称:“放开信用债定价,这亦是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可谓大势所趋。”
有市场人士强调,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并不成熟,发行人与承销商谈判能力存在差别,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取消点差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都缺乏公认的参考利率,无论是短融、中票,还是企业债与公司债,其发行定价均未彻底市场化。相形之下,由于采取了定价估值加上点差的模式,短融、中票定价相对更贴近市场。
在没有价格基准的情况下,如果发行人强势,为降低自身成本,会压低票面利率,挤压承销商盈利空间,一旦行情不好,承销商还会赔本;而如果发行人缺乏谈判能力,承销商出于盈利冲动会抬高票息,从而增加发行人成本。
不过,定价估值本身也存在难以避免的缺陷。一方面,二级市场千变万化,短融、中票数量众多,仅仅依靠20多家报价机构给出的结果,不可能完全体现市场状况;另一方面,在信用评级较为混乱的情况下,定价估值参考作用有限。
一个例子是,2011年10月24日,交易商协会发布的定价估值普遍较此前一周下跌50个基点以上,引起广泛争议。原因在于,此前一周,二级市场波动剧烈,信用债收益率快速下行,由此凸显了定价估值滞后、缺乏前瞻性的弊病。
短融、中票等债务融资工具是通过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信用债。记者从交易商协会了解到,截至2012年底,债务融资工具年度新发行量、累计发行规模、存量规模分别达到2.6万亿元、8.3万亿元、4.2万亿元,分别占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71.5%、71.1%和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