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刘雁
在债券类和信贷类理财产品市场份额下滑的同时,银行组合投资类产品却在2012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据普益财富统计,组合投资类产品去年发行数量以及市场占比都有较大的增长。
然而,受访的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尽管银行宣称组合投资类产品投资对象更加多元化,但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资金池”产品,包装成组合投资产品是为了规避监管的约束。
组合投资产品猛增
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银行发行的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数量同比增长75.74%,达到11226款,较2011年增加4838款,而其市场占比也由28.47%上升至39.75%。
同期,包括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信贷类、票据资产类等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均呈现下滑局面,市场占比亦出现不同幅度下降。以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为例,其市场占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在去年较为宽松的市场流动性环境下,单纯以货币市场工具和债券品种为投向的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包含货币市场工具和债券品种的组合投资类产品,由于其投向增加了信贷资产委托贷款、收益权或其他投资品种,风险稍有增大,但同时也拉高了该类产品的收益水平。”叶林峰说。
资金池化身
记者采访多位银行业人士发现,所谓的“组合投资产品”实际上是“资金池”的化身。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主要是资金池产品,但也不排除其中有具体投资对象的产品,但数量极少。”
据他介绍,几乎每家银行总行层面都有专门设计开发理财产品的部门,其中资金池类理财产品还有专门的科室来开发,该类产品的收益率其实由银行自我调节,一般会参照市场的资金价格。
在一些受访人士看来,这是银行为了规避监管约束、绕开信贷规模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监管部门相继对银信合作、票据类、收益权类项目做出限制,银行只能寻找新的办法,目的还是为了将信贷资产装进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他认为,该类产品猛增主要原因在于理财市场的旺盛需求和投资渠道的不匹配,而这将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愈加复杂和不透明。值得注意的是,以往资金池产品尚停留在表内业务,而随着越来越多复杂产品的诞生,监管空白可能会造成看不见的信贷膨胀。
理财产品急需透明化
事实上,监管层从未停止对“资金池”产品的关注。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昨日公开表示,目前仍有部分银行继续开展不规范的“资金池”理财业务。对此,银监会已将“资金池”理财业务列为今年现场检查重点,各银行应尽快自查整改。
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产品信息披露比较模糊。记者翻阅多份产品说明书发现,投资对象大多冠以“包括但不限于”的字眼,并没有明确指出具体投资对象。一位银行人士称,“大部分投资者并不会仔细阅读说明书,过往的经验告诉他们银行是讲信用的。”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大,在组合投资类别中,要特别注意信托产品的兑付风险,尤其在投资标的并不公示的情况下。”叶林峰说,“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学习基金按照净值来发行,将风险传递给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