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很多朋友都在打电话讨论这个事情,如果银行真的收缩PE产品销售阵地,将让出不少市场份额给优质的第三方理财机构。”1月15日,上海某第三方高管向记者表示。
此前一天,银监会召开的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银行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同时还严禁理财产品“飞单”以及误导消费者购买等。这一要求让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跃跃欲试,准备接盘银行可能让出的市场空间。
不过,上海一家国有大行的私人银行高管对此则有疑问,“私人银行的PE产品可能会正常销售,应该不会受到上述规定影响。”他说。
不少银行的财富管理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上述禁止误导销售等提法已经属于老调重弹,但是类似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引导银行改变销售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建立包括合规、诚信等因素的全方位考核体系。
对第三方影响各异
私募股权基金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二类,一是面向基金老客户募集,这部分占比较小;二是由一家机构来担任主承销商,其中银行渠道占比非常大。
“华夏银行事件发生后,银行对代销私募股权基金产品多少都有点心理恐惧症,尤其是不知各地分行选择的代销产品是否经过认真审核、是否存在风险隐患。”上述国有大行私银高管表示,但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完全禁止银行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也很不利于私银给高净值客户做资产配置。
事实上,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也正是私人银行的重点产品之一。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发布的《2012年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中提到,在私人银行的高净值客户中,有25%购买过PE类产品,并且有超过一半的高净值投资者打算在未来五年中增加PE等创新产品的比重。
另外,上海一位PE人士向记者表示,其实银行在代销PE的环节也是获利颇丰。“在发行费率方面,取决于PE与银行的谈判能力以及银行的发行能力,比较强势的银行,甚至要拿走基金管理费的一半,另外,还有的银行在后期还要求参与基金的分红。”他说。
记者了解到,在不少私人银行的内部,其实都有20家左右的合作PE名单。当然列入名单的机构多为历史业绩表现不俗者。
“这一规定应该只是针对支行违规销售私募股权基金产品的,从以往的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看,对于股票、PE等权益类产品,监管部门都允许银行通过私人银行销售给高净值客户的。”上述私银高管表示。不过,记者采访了解到,即使银行代销PE产品受到限制,对早已鱼龙混杂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而言,影响也会各有差异。
其中对于主要依赖自身发展个人客户,专攻自销渠道的优质第三方理财机构来说,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无论这一规定最后如何执行,其实都有利于规范PE产品的销售渠道,确实也利于优质的第三方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上述第三方高管表示。
部分机构将日子难过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飞单,还是误导销售,背后的根源都是理财经理的个人利益在作祟,因此即使监管部门早已多次三申五令,类似的事情依然难以禁止。
“比如飞单,本质上就是其中利益巨大,做一回飞单,回报可能比理财经理两三个月的收入还高,理财经理很容易受高返点的诱惑。”上述第三方高管表示。
不过,在银行加强对“飞单”现象的监管后,很多靠此生活的第三方机构日子将会更难过。在以往,由于做个人客户积累所需时间、精力都很大,并且在发展客户之后,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提供增值服务,因此,不少第三方理财都是青睐做“短平快”业务,通过银行理财经理飞单冲销售规模的方式,直接省掉前面两个环节。
另外,误导销售的根源,其实是在销售为导向的绩效薪酬体系指引下,理财经理并没有真正从客户的需求出发。
上海一家外资行财富管理部人士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培训理财经理时,必须要求其花很大心思去倾听客户的需求。
其次要采用全方位的绩效考核体系,除销售业绩外,包括合规、诚信等都是很重要的考核因素。“譬如,在总行层面对理财经理的销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并且不定期进行抽查。”该人士说。